乙脑灭活疫苗是预防乙脑的疫苗,通过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来防御乙脑病毒,适用人群有规定,接种程序有要求,安全性较好但可能有不良反应,接种时需注意与其他疫苗的间隔及不同健康状况人群的接种情况。
一、作用机制
乙脑灭活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当人体被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时,这些抗体能够识别并结合病毒,从而阻止病毒在体内的增殖和扩散,起到预防乙脑发病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来实现对乙脑病毒的防御。
二、适用人群及接种程序
适用人群:一般6-12个月龄的婴儿开始接种第一剂,然后根据不同的疫苗产品有相应的加强接种程序。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在身体状况良好时均可接种,但如果存在发热、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过敏体质等情况则需要谨慎评估是否接种。例如,对疫苗成分过敏者绝对不能接种;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不宜接种。
接种程序:不同厂家的乙脑灭活疫苗接种程序可能略有差异,通常基础免疫一般需要接种2剂,两剂之间间隔一定时间,如第1剂和第2剂之间间隔7-10天等,后续还可能有加强免疫接种,以维持机体对乙脑病毒的免疫力。
三、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安全性:乙脑灭活疫苗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大量的接种应用,总体安全性较好。其生产过程严格控制,保证了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有局部反应,如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也可能有全身反应,如低热、烦躁、食欲不振等,一般这些不良反应多为轻微,且大多在1-2天内自行缓解。但也可能出现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不过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低。在接种后需要在接种点观察一定时间,以便及时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并进行处理。
四、与其他疫苗的接种间隔等注意事项
在接种乙脑灭活疫苗时,需要注意与其他疫苗的接种间隔。一般建议与其他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间隔应≥28天。如果因为特殊原因需要接种其他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也需要与乙脑灭活疫苗接种间隔适当时间,以避免相互影响免疫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同时,对于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在接种乙脑灭活疫苗时,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态来确定接种的可行性和具体程序。例如,对于患有慢性疾病正在稳定期的人群,在病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接种乙脑灭活疫苗,但需要密切观察接种后的反应;对于有过敏史的人群,要详细询问过敏史的具体情况,如是否对疫苗成分以外的物质过敏等,来谨慎判断是否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