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颅脑损伤能否鉴定伤残等级
轻度颅脑损伤能否鉴定伤残等级依相关标准判断,工伤依《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非工伤依《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会影响鉴定,若经治疗后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达相应标准则可能鉴定为伤残等级
一、鉴定相关标准依据
1.《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在工伤导致的轻度颅脑损伤中,如果损伤造成颅骨缺损,且缺损面积达到一定程度(例如颅骨缺损≥25cm2),或者遗留有神经功能障碍,如轻度智力减退、轻度偏瘫等情况,可能会评定相应伤残等级。例如,颅骨缺损9-24cm2无功能障碍的,不构成伤残;而颅骨缺损≥25cm2,或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累及硬脑膜需手术治疗等情况可能会评定为相应伤残等级。
2.《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对于非工伤的人体损伤导致的轻度颅脑损伤,若损伤后遗留精神障碍、智能减退或者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情况符合该分级中的相应条款则可鉴定伤残等级。比如,颅脑损伤遗留轻度智力减退,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轻度受限等情况可能会被评定为相应伤残等级。
二、影响鉴定的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轻度颅脑损伤后,由于其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损伤导致神经系统发育受到明显影响,如出现长期的认知、运动发育迟缓等情况,可能会对伤残等级评定产生影响。而老年人轻度颅脑损伤后,本身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恢复相对较慢,且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若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更易达到伤残评定标准。
2.性别因素
一般情况下性别本身不是直接决定轻度颅脑损伤能否鉴定伤残等级的关键因素,但在康复过程中,女性可能在心理调适等方面有不同表现,但这并不直接影响伤残等级的判定,伤残等级判定主要依据损伤导致的客观功能障碍情况。
3.生活方式因素
若伤者在受伤前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酗酒等,可能会影响颅脑损伤的恢复情况,进而可能影响伤残等级的评定。因为酗酒可能会干扰神经细胞的代谢等,使得神经功能障碍可能更明显;而健康生活方式的伤者,在颅脑损伤后恢复相对更有利,但最终还是以损伤导致的实际功能障碍为准。
4.病史因素
若伤者本身有基础神经系统疾病,如既往有癫痫病史等,在发生轻度颅脑损伤后,可能会加重原有的神经系统症状,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更严重,从而更易达到伤残评定标准。而既往身体健康无基础神经系统疾病的伤者,轻度颅脑损伤后恢复相对较好,可能更难达到伤残评定标准,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最终以损伤后的客观评估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