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治疗有什么
多尿期需从补充液体及电解质(通过口服或静脉途径,依不同年龄患者特点调整)、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依儿童和老年患者不同生理状况调整)、预防继发感染(保持皮肤口腔清洁,密切观察感染迹象)、监测病情变化(密切监测尿量、血压、电解质、肾功能等指标,依不同年龄患者调整监测频率)等方面进行处理以保障患者康复。
一、补充液体及电解质
1.补充方式:多尿期主要是通过口服或静脉途径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口服补液应给予含钠、钾等电解质的溶液,如口服补液盐。静脉补液则需根据患者血生化检查结果来调整电解质的补充量,一般多补充生理盐水、氯化钾等。例如,通过检测血钾水平,若血钾偏低,可适当增加氯化钾的补充量,以维持电解质平衡,因为多尿期大量排尿会导致钾等电解质的丢失,若不及时补充可能会引起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情况,影响患者的心脏、神经肌肉等功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小儿由于其生理特点,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需密切监测电解质情况,准确调整补液量;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肾功能不全等,在补液时要更加谨慎,防止补液过多过快加重心脏负担等。
二、营养支持
1.营养供给: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尿期患者身体处于消耗状态,需要充足的营养来促进机体恢复。例如,可以摄入谷类、肉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其营养的均衡摄入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应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将肉类做成软烂的形式等。
三、预防继发感染
1.感染预防措施:保持皮肤、口腔清洁,定期翻身、擦洗等。多尿期患者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继发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其皮肤褶皱处的清洁,防止皮肤感染;老年患者由于皮肤老化等原因,也需加强皮肤护理,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预防口腔感染。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感染迹象,如发热、局部红肿等,一旦发现感染征兆,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四、监测病情变化
1.监测内容: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血压、电解质、肾功能等指标。尿量的变化可以反映肾脏的功能恢复情况,血压的稳定与否关系到患者的循环状况,电解质的监测能及时发现电解质紊乱并进行纠正,肾功能的监测有助于了解肾脏整体的功能状态。例如,每小时记录患者的尿量,观察尿量是否逐渐恢复正常范围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监测的频率可能有所不同,小儿可能需要更频繁地监测尿量等指标;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各项指标的监测要更加细致和及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