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疝是什么意思
小脑疝是小脑组织通过颅内解剖间隙或孔道移位的病理状态,通常由颅内压增高引起,主要包括小脑扁桃体疝和小脑幕切迹上疝。小脑扁桃体疝多因后颅窝病变致颅内压增高使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挤向椎管内,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早期有颅内压增高表现,随病情进展出现意识障碍及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小脑幕切迹上疝因幕上压力增高使海马旁回、钩回等结构通过小脑幕切迹向上疝入幕下,各年龄段均有发生可能,早期有患侧瞳孔及对侧肢体表现,随病情进展意识障碍加重、颅内压增高表现更明显,儿童表现可能不典型。
一、小脑扁桃体疝
1.形成机制
多因后颅窝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使得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被挤向椎管内。常见病因有小脑脓肿、脑出血(后颅窝)、颅内肿瘤等。
从年龄因素来看,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儿童后颅窝病变相对常见,如儿童的小脑星形细胞瘤等可能引发小脑扁桃体疝。对于有基础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颅内肿瘤病史,更易在病情进展时出现小脑扁桃体疝。
2.临床表现
早期可出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表现,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昏迷等。还可伴有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如呼吸节律不规则,可先出现呼吸减慢,随后出现呼吸骤停等,心跳也可随之紊乱。在性别方面,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患者基础疾病发生情况可能不同,比如女性子宫肌瘤等疾病可能不直接导致小脑扁桃体疝,但如果因子宫肌瘤引发其他并发症导致颅内压增高则可能诱发。
二、小脑幕切迹上疝
1.形成机制
是由于大脑半球占位性病变等导致幕上压力增高,使海马旁回、钩回等结构通过小脑幕切迹向上疝入幕下。常见病因有大脑半球的脑肿瘤、脑血肿等。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有发生可能,如老年人脑梗死灶周围水肿可能导致幕上压力增高进而引发小脑幕切迹上疝。有脑血管疾病病史的老年人风险相对较高。性别差异方面无特定指向,但不同性别患者的基础疾病类型可能影响发病,如男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若发生在幕上则有引发小脑幕切迹上疝的风险。
2.临床表现
早期可出现患侧瞳孔先缩小后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同时伴有对侧肢体偏瘫等。随着病情进展,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颅内压增高表现更明显,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特点,小脑幕切迹上疝的临床表现可能更不典型,需要更细致的观察,比如儿童可能以精神状态改变为早期较突出表现,而不像成人那样早期有明显的瞳孔变化等表现,但一旦出现往往病情进展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