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如何快速止痒
缓解冻疮瘙痒有局部降温法、药物涂抹法、改善局部环境法。局部降温法用15-20℃冷水浸泡,注意水温及特殊人群和儿童;药物涂抹法有含樟脑成分药物(儿童慎用高浓度)和肝素钠乳膏(特殊人群遵医嘱);改善局部环境法要保持干燥温暖(控制温度防烫伤)、避免搔抓(引导正确方式)。
一、局部降温法
1.原理: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炎症,通过局部降温可以暂时缓解瘙痒感。可以使用冷水浸泡,将长冻疮的部位浸泡在15-20℃的冷水中,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研究表明,适当的低温刺激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神经末梢的过度兴奋,从而减轻瘙痒症状。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低,以免造成冻伤加重。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浸泡时间需更短,且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避免儿童因不适而挣扎导致局部损伤。
2.适用人群及注意:一般人群均可尝试,但对于有严重血液循环障碍、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使用冷水浸泡需谨慎,因为这类人群对寒冷的耐受性较差,可能会加重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的情况。儿童使用时要在成人监护下进行,确保安全。
二、药物涂抹法
1.含樟脑成分药物:樟脑具有局部刺激作用,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冻疮引起的瘙痒。例如一些含有樟脑的冻疮膏,其原理是樟脑可以通过刺激皮肤神经末梢,产生热感,掩盖冻疮瘙痒的感觉,同时促进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但要注意,儿童应避免使用含有较高浓度樟脑的药物,因为儿童对樟脑的耐受性较低,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2.肝素钠乳膏:肝素钠乳膏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冻疮部位的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瘙痒。它通过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来发挥作用。对于患有冻疮且伴有局部血液循环不佳的人群较为适用,但在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尤其是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
三、改善局部环境法
1.保持干燥温暖:冻疮发生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保持冻疮部位干燥温暖可以有效缓解瘙痒。可以使用温暖但不灼热的毛巾局部热敷,温度控制在40℃左右,每次热敷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温暖的环境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寒冷对皮肤神经末梢的刺激,从而缓解瘙痒。对于儿童,要注意热敷时的温度控制,防止烫伤,同时要确保冻疮部位保持干燥,避免潮湿加重病情。
2.避免搔抓:搔抓会进一步损伤皮肤,导致炎症加重,瘙痒感加剧。要告诫患者尤其是儿童尽量避免搔抓冻疮部位,可以通过轻轻拍打等方式来缓解瘙痒感。因为儿童可能不太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家长要加强看护,引导儿童采用正确的方式缓解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