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的病变特征
大叶性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累及肺大叶的纤维素性炎症,病变具阶段性,分为充血水肿期(发病1-2天,肺叶肿胀、充血等,患者有轻微非特异性表现)、红色肝样变期(发病第3-4天,肺叶肿大、质地变实等,患者有高热、寒战等典型表现)、灰色肝样变期(发病第5-6天,肺叶仍肿大、充血消退等,患者咳嗽、咳痰持续)、溶解消散期(发病后1周左右,肺质地变软等,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不同阶段有独特病理表现,了解这些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医疗措施。
充血水肿期:发病1-2天,肉眼观,肺叶肿胀、充血,呈暗红色,重量增加,切面可挤出带泡沫的血性浆液。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可见较多的浆液性渗出物,混有少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此期因炎症较轻,患者可能仅有轻微发热、咳嗽等非特异性表现,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其免疫功能相对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需密切观察体温、呼吸等变化。
红色肝样变期:发病第3-4天,肉眼观,受累肺叶进一步肿大,质地变实,切面灰红色,似肝脏,故称红色肝样变期。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的红细胞、一定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纤维素也较多。此期患者可出现高热、寒战、咳嗽、咳铁锈色痰等典型表现,对于老年患者,其心肺功能相对较弱,可能会因肺部炎症导致呼吸功能进一步下降,出现气促等表现;儿童患者可能因咳嗽反射较弱,痰液不易排出,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灰色肝样变期:发病第5-6天,肉眼观,肺叶仍肿大,但充血消退,由红色逐渐转变为灰白色,质实如肝,故称灰色肝样变期。镜下见肺泡腔内的红细胞大部分溶解消失,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纤维素网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此期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可能持续,痰液由铁锈色痰逐渐变为黏液脓痰,对于妊娠期女性,由于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肺部炎症可能会对母婴产生一定影响,需谨慎评估治疗方案;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病情可能会加重,需加强监测。
溶解消散期:发病后1周左右进入该期,肉眼观,肺质地变软,切面实变病灶消失,最终肺组织可完全恢复正常。镜下见中性粒细胞大多变性、坏死,释放出大量蛋白水解酶将渗出物中的纤维素溶解,肺泡腔内巨噬细胞增多。此期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症状明显缓解,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可能溶解消散过程会受到影响,病情易反复。
大叶性肺炎的病变特征在不同阶段有其独特的病理表现,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诊断和判断病情进展,同时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