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病毒性肺炎的原因是什么
病毒性肺炎由病毒感染累及肺部引起,常见病毒有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季免疫力低人群易感染致肺炎)、冠状病毒(如新冠病毒,人群普遍易感,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有基础病者重症风险高)、腺病毒(儿童易感染,托幼机构易聚集性感染,冬春季高发)、呼吸道合胞病毒(婴幼儿常见,冬季活跃,6月以下婴儿感染后病情重),还有副流感病毒(儿童感染可致肺炎)、巨细胞病毒(免疫低下者易引发肺部感染致肺炎)等,前几种相对更常见。
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较为常见。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飞沫传播。在流感流行季节,人群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进而引发病毒性肺炎。例如,研究发现,在流感大流行期间,因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病毒性肺炎发病率显著升高,且重症病例中此类病毒感染占比较大。
冠状病毒: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以及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等。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例,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感染后病毒可在呼吸道上皮细胞等部位复制,进而累及肺部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病毒性肺炎。在全球大流行期间,大量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并出现病毒性肺炎相关表现,从儿童到老年人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且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后发生重症病毒性肺炎的风险更高。
腺病毒:腺病毒可引起呼吸道、胃肠道、眼部等多部位感染。儿童感染腺病毒后较易引发病毒性肺炎,尤其是免疫力相对较弱的婴幼儿。腺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传播,在托幼机构等儿童聚集场所容易造成聚集性感染,引发病毒性肺炎。研究显示,腺病毒感染导致的病毒性肺炎在儿童群体中发病率有一定的季节性波动,冬季和春季相对高发。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和飞沫传播,6个月以下婴儿感染后病情往往较重。该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呼吸道黏膜炎症、水肿,导致气道狭窄,影响气体交换,从而引发肺炎。在冬季等寒冷季节,呼吸道合胞病毒活跃,婴幼儿因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感染并发展为病毒性肺炎。
其他病毒:如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也可引起病毒性肺炎,但相对前几种病毒来说,其引发病毒性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副流感病毒感染多见于儿童,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炎症,严重时累及肺部导致病毒性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中多为隐性感染,但在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等)中容易引发严重的肺部感染,导致病毒性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