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炎是胸部恶性肿瘤放疗后放射野内正常肺组织损伤引发的炎症反应,是放疗常见并发症,发病机制与放射线致肺组织细胞损伤、炎症介质释放等有关,临床表现分轻症、中度、重症,影像学有相应表现,依据放疗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需排除其他肺部病变,预防要精准定位、控制剂量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儿童、老年及有肺部基础疾病患者有不同特殊情况需注意。
1.定义放射性肺炎是胸部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等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它是放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发病机制主要是放射线导致肺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炎症介质释放,导致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纤维母细胞增殖,进而出现肺组织的纤维化等病理改变。一般在放疗开始后数周或数月内逐渐发病。3.临床表现-轻症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中度患者可出现咳嗽、气短等症状,咳嗽多为干性咳嗽,活动后气短会加重。-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还可能伴有发热等表现。4.影像学表现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放射野内出现片状或絮状阴影,早期可能呈磨玻璃样改变,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纤维条索状影等。5.诊断依据主要依据放疗病史、典型临床表现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肺部病变,如肺部感染等。6.预防措施-在放疗过程中,要精准定位放射野,避免过多正常肺组织受到照射。-控制放疗剂量和速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放疗方案。-对于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放疗前要充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7.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包括休息、吸氧等,以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药物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减轻炎症反应,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遵循临床规范。-对于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进行相应的抗感染等治疗。8.特殊人群情况-儿童患者:儿童在接受胸部放疗时发生放射性肺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儿童的肺组织对放射线更为敏感。在放疗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放射剂量和范围,密切监测肺部情况,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处理。-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发生放射性肺炎后病情可能更易加重。在放疗前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放疗过程中要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放射性肺炎。-有肺部基础疾病患者:如本身患有肺炎、肺纤维化等疾病的患者,在接受胸部放疗时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几率增加。放疗前需与患者充分沟通病情,评估风险,放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肺部不适症状要尽早鉴别是放射性肺炎还是基础疾病加重,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