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致低烧,其表现多样,还需与普通感冒、流感等鉴别,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低烧需特殊关注,低烧时一般人群可通过休息、多饮水、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应对,特殊人群需相应调整物理降温等方式。
低烧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表现特点
部分患者以低烧起病,可能还伴有乏力、干咳等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低烧并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特有的症状,普通感冒、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也可能引起低烧。
与其他疾病低烧表现的鉴别
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引起的低烧,除了发热外,流涕、鼻塞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更为突出,一般全身症状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通过病原学检测等可鉴别,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等。
流感:流感引起的低烧,常伴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更为明显,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等可辅助鉴别。
特殊人群低烧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儿童: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出现低烧时,由于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其他伴随症状。要注意给儿童适当增减衣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因为儿童低烧时可能因体表散热等情况导致水分丢失,需避免脱水。同时,若儿童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出现低烧,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要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有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低烧可能会对其基础疾病产生影响,需加强监测,如监测体温、呼吸、心率等,必要时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孕妇:孕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出现低烧时,要特别注意,因为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需谨慎对待。要密切关注自身及胎儿的情况,如胎动等,同时需及时与医生沟通,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处理,因为一些药物在孕妇中的使用需要严格权衡利弊。
低烧时的应对措施(非药物干预为主)
一般人群:当出现低烧时,首先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机体恢复。其次要多饮水,每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一般建议饮用500~1000毫升左右的温开水,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帮助散热。还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但要注意避免擦拭胸部、腹部等敏感部位。
特殊人群:儿童低烧时物理降温要更加轻柔,避免使用过冷的水擦拭,防止儿童不适。老年人低烧时物理降温需注意力度,避免因皮肤感觉迟钝等原因造成皮肤损伤。孕妇低烧时物理降温可以选择相对温和的方式,如用温毛巾擦拭,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