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真菌感染怎么办
阴道炎真菌感染可通过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等明确诊断,一般治疗包括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搔抓,药物治疗常用抗真菌药物,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糖尿病患者、儿童有各自注意事项,妊娠期女性以局部治疗为主,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儿童用温和治疗方法并注意清洁等。
一、明确诊断
阴道炎真菌感染通常是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可通过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及培养等明确诊断。妇科检查可见阴道黏膜充血等表现,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若发现假菌丝或芽孢可辅助诊断,培养则能确定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如青春期女性、育龄女性、更年期女性,其阴道微环境不同,但真菌感染的诊断方法基本一致;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由于血糖高利于真菌生长,更易患阴道炎真菌感染,诊断时需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二、一般治疗
保持局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或肥皂,防止加重局部刺激。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应注意这一点,比如育龄女性若性生活频繁,更要注重外阴清洁;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自净能力减弱,更需加强外阴清洁。
避免搔抓:搔抓会导致局部皮肤破损,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加重病情。无论男女,一旦发现阴道炎真菌感染,都应避免搔抓外阴。
三、药物治疗
抗真菌药物:常用的有局部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咪康唑制剂等,可通过局部给药抑制真菌生长。对于病情较严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比如妊娠期女性使用抗真菌药物需谨慎评估风险收益比。不同年龄人群用药有差异,儿童一般优先选择局部温和的抗真菌处理,而成人根据病情可选择局部或口服药物,但都要依据个体情况,如有基础疾病者用药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阴道炎真菌感染时,治疗需格外谨慎,以局部治疗为主,尽量避免全身用药,防止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抗真菌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同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易反复发生阴道炎真菌感染,这类患者除了针对阴道炎进行治疗外,还需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如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等,只有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才能减少阴道炎真菌感染的复发。
儿童:儿童患阴道炎真菌感染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需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治疗方法,多以局部清洁和温和的局部抗真菌处理为主,如使用稀释后的温和抗真菌洗剂等,且要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强效药物,同时要注意保持儿童外阴清洁,勤换内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