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隐球菌病ct影像表现是什么
肺隐球菌病CT影像表现多样,有结节或肿块影(包括单发和多发)、磨玻璃影(单纯及伴实变)、空洞影(薄壁和厚壁)、胸膜改变(胸膜增厚和胸腔积液),不同免疫状态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患者少见但也遵循一般规律。
结节或肿块影:
单发结节或肿块:多表现为边界较清楚的结节或肿块,直径可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其病理基础是隐球菌在肺内形成的局限性病灶,炎症反应相对局限时可呈现此类影像。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较为常见,一般生长相对缓慢,边缘多较光整,但也有部分边缘可不光滑,周围可能有轻度的炎性渗出。
多发结节或肿块:可见两肺多发的结节或肿块影,结节大小可不均匀,分布可弥漫或呈局限性聚集。这是因为隐球菌在肺内播散,多个病灶同时存在,免疫功能相对较弱的患者更易出现这种情况,如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隐球菌病时,常可表现为多发结节或肿块。
磨玻璃影:
单纯磨玻璃影:表现为肺内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病变区域肺血管及支气管纹理仍可显示。其机制是隐球菌感染引起肺泡腔内炎性渗出、细胞浸润等,使肺组织密度轻度增高但尚未完全实变。免疫功能正常者早期可能以磨玻璃影为主,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其他改变。
磨玻璃影伴实变:在磨玻璃影的基础上合并肺实变,表现为部分区域密度增高更明显,呈实变影,而周围仍有磨玻璃样改变。这是因为隐球菌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肺泡内渗出增多,部分区域实变。
空洞影:
薄壁空洞:可见病灶内出现薄壁空洞,洞壁较光滑。形成原因是病灶内组织坏死、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而形成空洞,隐球菌感染引起的炎性病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组织坏死,从而形成薄壁空洞。在免疫功能正常或相对较好的患者中,部分病灶可出现这种改变。
厚壁空洞:较少见,洞壁相对较厚,可能伴有周围炎性渗出。多发生在免疫功能较差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反应相对较弱,病灶内组织坏死更明显,空洞形成过程中周围炎症反应较重,导致洞壁增厚。
胸膜改变:
胸膜增厚:部分患者可出现胸膜增厚,多为局限性胸膜增厚,是由于隐球菌感染累及胸膜,引起胸膜的炎性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所致。
胸腔积液:少数患者可出现胸腔积液,表现为胸腔内液体密度影,少量积液时表现为肋膈角变钝,中量或大量积液时可见胸腔下部密度增高影,纵隔向对侧移位等。这是因为隐球菌感染累及胸膜,导致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积聚在胸腔。
不同免疫状态的人群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免疫功能正常者的影像表现相对较局限,以结节、肿块或单纯磨玻璃影为主;而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更易出现多发、播散性的病变,且可合并空洞、胸腔积液等表现。在儿童患者中,肺隐球菌病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其CT表现也遵循上述一般规律,需结合患儿的免疫状态等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