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是良性滋养细胞疾病,表现为停经后阴道流血等,经B超等确诊,需及时清宫及可能预防性化疗,多数预后好但部分可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是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多继发于葡萄胎排空后,有阴道不规则流血等表现,靠hCG及相关检查确诊,治疗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预后较好但少数可复发,不同情况预后有差异,孕妇患病需综合考虑制定方案保障健康。
1.定义与性质
葡萄胎:是一种良性滋养细胞疾病,是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
侵蚀性葡萄胎:是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以外,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2.病理特点
葡萄胎:显微镜下可见绒毛间质水肿,间质内血管消失或仅有少量无功能的毛细血管,滋养细胞不同程度增生。
侵蚀性葡萄胎:显微镜下可见子宫肌层内有绒毛结构或退化的绒毛阴影,滋养细胞增生、分化不良,可见到绒毛结构及滋养细胞增生程度和异型性。
3.临床表现
葡萄胎:多数患者有停经后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有时可排出葡萄样组织;子宫异常增大、变软;妊娠呕吐较正常妊娠出现早且症状严重;部分患者出现子痫前期征象;少数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
侵蚀性葡萄胎:多继发于葡萄胎排空后,主要症状是阴道不规则流血,子宫复旧不全或不均匀性增大;若转移至肺部,可出现咳嗽、咯血等;转移至阴道可见紫蓝色结节;转移至脑部可出现头痛、呕吐、抽搐等症状。
4.诊断方法
葡萄胎: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B超检查,B超示子宫增大,宫腔内充满不均质密集状或短条状回声,呈“落雪状”,若水泡较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回声区,呈“蜂窝状”。
侵蚀性葡萄胎:在葡萄胎排空后,hCG持续异常升高可考虑,结合B超、X线胸片、CT等检查,B超可见子宫肌层内有局灶性或弥漫性强光点或光团与暗区相间的蜂窝样病灶;X线胸片可见肺部转移灶;CT可用于发现转移至脑部等部位的病灶。
5.治疗原则
葡萄胎:一经确诊应及时清宫,一般选用吸刮术。对于有高危因素的葡萄胎患者,可考虑预防性化疗。
侵蚀性葡萄胎:治疗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化疗多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手术可选择子宫切除术等,适用于病灶局限于子宫、化疗无效的患者。
6.预后情况
葡萄胎:大多数葡萄胎患者经清宫等处理后预后良好,但部分可能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发生侵蚀性葡萄胎和远处转移的几率约为20%,部分性葡萄胎约为4%。
侵蚀性葡萄胎:预后较好,多数患者经化疗可治愈,但少数可能复发,若发生广泛转移,预后较差。年龄、是否发生转移等因素会影响预后,年轻患者、转移灶局限者预后相对较好。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发生葡萄胎或侵蚀性葡萄胎时,需综合考虑孕妇的身体状况、孕周等因素,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保障孕妇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