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产后感染,产后感染主要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侵入,如脐部护理不当、皮肤破损、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等可致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引发败血症,宫内感染是病原体经胎盘传播或孕妇生殖道感染上行感染胎儿,产时感染与产程延长、胎膜早破时间过长及胎儿通过产道接触母亲产道病原体有关,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出生时易现感染表现且病情严重,产时感染的新生儿出生后短时间可现局部感染表现,产后感染的败血症相对易发现局部迹象但不及时处理也会扩散损害器官功能,早产儿等特殊人群产后感染致败血症风险更高且病情进展迅猛。
一、宫内感染
1.感染机制: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播。例如,孕妇在孕期发生菌血症时,细菌可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孕妇生殖道感染如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可上行感染胎儿。宫内感染多发生在妊娠晚期,此时胎膜早破时间较长或孕妇有羊膜腔感染史等情况时更易发生。胎儿在宫内处于被感染的环境中,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侵犯多个器官,引起全身炎症反应。
2.对新生儿的影响: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可能在出生时就已出现感染相关表现,如出生后不久即出现体温不稳定、呼吸急促等感染症状,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因为在宫内就已经受到病原体的持续侵袭,机体的防御机制在宫内可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二、产时感染
1.感染机制:产程延长、胎膜早破时间过长是产时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当胎膜早破超过一定时间(如>24小时),阴道内的细菌可逆行上行,感染胎儿。此外,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接触到母亲产道内的病原体,也可能导致感染。例如,母亲产道存在乙型链球菌等病原体时,胎儿经产道分娩时容易被感染。
2.对新生儿的影响:产时感染的新生儿在出生后较短时间内就可能出现感染症状,如皮肤感染、脐部感染等局部感染表现,若未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可能进一步扩散引起全身败血症。
三、产后感染
1.感染机制:这是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感染途径。产后感染主要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侵入。例如,脐部是产后感染的常见部位,新生儿脐部护理不当,如脐部被水浸湿、污染等,细菌可从脐部侵入血液循环。另外,新生儿皮肤薄嫩,容易破损,细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侵入;呼吸道感染如新生儿肺炎,病原体可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引发败血症;消化道感染如新生儿肠炎,病原体也可经肠道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败血症。
2.对新生儿的影响:产后感染引起的败血症相对较易发现一些局部感染迹象,如脐部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皮肤有感染病灶等,但如果不及时处理,感染同样会迅速扩散,对新生儿的各个器官功能造成损害,影响其生长发育。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特殊人群,由于其自身免疫功能更差,产后感染导致败血症的风险更高,且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猛,需要特别加强护理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