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治疗怎么办
支气管哮喘是全球发病率上升的异质性疾病,需避免过敏原、职业因素等触发因素,通过控制性药物长期抗炎、缓解性药物缓解急性发作,还可进行呼吸训练、运动管理等非药物干预,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哮喘的定义与现状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在哮喘的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二、避免触发因素
过敏原方面:对于有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如花粉过敏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应尽量减少外出,若外出需佩戴口罩;尘螨过敏者要保持室内清洁,经常清洗床上用品,使用防螨寝具等。不同年龄人群过敏原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对食物过敏原更敏感,如牛奶、鸡蛋等,需注意观察并避免接触相关食物。
职业因素:有职业性哮喘的人群需明确职业环境中的触发因素,如某些化学物质、粉尘等,工作中应采取防护措施,更换工作环境等。
三、药物治疗
控制性药物:主要用于长期控制气道炎症,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通过吸入的方式作用于气道局部,抗炎效果好且全身不良反应少。不同年龄患者吸入装置的选择有所不同,儿童可能需要使用儿童型吸入器或储物罐辅助给药。
缓解性药物:用于缓解哮喘急性发作,如速效β受体激动剂,能迅速舒张气道平滑肌,缓解喘息症状。但此类药物不宜长期单独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等问题。
四、非药物干预
呼吸训练: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腹式呼吸可增强膈肌活动度,增加肺通气量;缩唇呼吸可延长呼气时间,减少气道塌陷。不同年龄患者呼吸训练的指导方式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进行简单的呼吸训练引导。
运动管理: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在过敏原浓度高或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运动。对于哮喘患者,可选择在室内空气清新且温度适宜的环境下进行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运动前可进行热身,运动过程中注意监测呼吸状况,若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运动。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哮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同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哮喘发作的诱因和症状变化,定期带儿童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患者:老年哮喘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用药时需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使用某些治疗哮喘的药物时需注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此外,老年患者肺功能下降明显,在进行非药物干预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调整呼吸训练和运动方式。
妊娠期患者:妊娠期哮喘患者的治疗需兼顾胎儿的安全,应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整个妊娠期要密切监测哮喘控制情况,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