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乳汁吸入性肺炎,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喂养时要调整婴儿、儿童及成人的姿势,营造安静环境并把控时机,早产儿、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需特殊防护,进食前后要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还要定期对婴儿和特殊人群进行健康监测。
一、喂养姿势调整
1.婴儿喂养:对于婴儿喂养,应采取正确的体位。母乳喂养时,母亲可将婴儿抱起呈斜卧位,上半身抬高30°左右,这样能减少乳汁吸入的风险。人工喂养时,要选择合适的奶嘴,奶嘴的孔不宜过大,防止婴儿吸吮过急导致乳汁吸入。因为婴儿的吞咽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不当的喂养姿势易使乳汁进入气道引发吸入性肺炎。
2.儿童及成人:儿童和成人在进食时也需注意姿势,进食时保持身体坐直,避免躺着进食。尤其是有吞咽功能障碍的人群,更要特别注意,如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食时需调整体位并缓慢进食。
二、喂养环境与时机把控
1.喂养环境:营造安静的喂养环境,避免婴儿在进食时哭闹。因为婴儿哭闹时容易吸入乳汁,正常情况下婴儿哭闹时气道开放,哭闹过程中进食会使乳汁随气流进入气道。选择相对安静、无过多干扰的场所进行喂养。
2.喂养时机:不要在婴儿过度饥饿或哭闹剧烈时喂奶。当婴儿过度饥饿时,吸吮会比较急切,容易导致乳汁吸入;而哭闹剧烈时喂奶,气流变化会增加乳汁进入气道的可能性。应在婴儿相对平静、有一定进食欲望时进行喂养。
三、高危人群特殊防护
1.早产儿:早产儿的吞咽反射更不完善,更易发生乳汁吸入性肺炎。在喂养时,可使用特殊的早产儿奶瓶或鼻饲等喂养方式。同时,要密切观察早产儿喂养时的呼吸、面色等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喂养并采取相应措施。因为早产儿的肺部发育尚未成熟,对乳汁吸入的耐受性更差。
2.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患有脑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或成人,其吞咽功能往往存在障碍,发生乳汁吸入性肺炎的风险较高。对于这类人群,喂养时可考虑鼻饲等安全的喂养方式,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确保喂养过程中乳汁不会误入气道。
四、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
1.婴儿护理:在婴儿进食前后,要及时清理其口鼻分泌物。婴儿的鼻腔和口腔分泌物若未及时清理,在进食时可能会影响呼吸和吞咽,增加乳汁吸入的可能。可用柔软的棉签轻轻清理婴儿的鼻腔和口腔。
2.儿童及成人护理:对于儿童和成人,若有口鼻分泌物,也应及时清理,尤其是在进食后,防止分泌物反流进入气道引发吸入性肺炎。
五、定期健康监测
1.婴儿:定期带婴儿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吞咽功能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体检可以早期识别婴儿是否存在易导致乳汁吸入的潜在问题,如口腔结构异常等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2.特殊人群:对于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如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要定期进行呼吸功能等相关检查,监测肺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降低乳汁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