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穿刺怎么做
手术包括术前准备、穿刺操作过程、术后处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术前要评估患者多方面情况并准备物品;穿刺时要摆好体位、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精准进针;术后需观察生命体征等并处理并发症;儿童、老年及有出血倾向患者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患者身体状况和耐受能力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相关影响,需更细致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儿童患者则要考虑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耐受穿刺操作的能力,要格外谨慎。
性别:一般无绝对性别相关特殊影响,但需结合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综合考量。
生活方式:吸烟患者要了解吸烟史对肺部情况的影响,告知患者术前需戒烟等相关注意事项以减少肺部并发症风险;有其他不良生活方式者也需在术前进行健康指导。
病史:需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如是否有出血倾向疾病,若有则要评估穿刺风险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有无肺部相关手术史等,这些都会影响穿刺的操作路径和风险。
完善相关检查,如胸部CT明确病变位置、血常规了解血小板等凝血指标、凝血功能检查等。
2.物品准备
准备好穿刺针等专用穿刺器械、消毒用品、局部麻醉药物等。
二、穿刺操作过程
1.体位摆放
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合适体位,若病变在肺外周,多取仰卧位或侧卧位等,要保证患者舒适且便于操作。
2.消毒铺巾
严格进行皮肤消毒,范围要足够,然后铺无菌巾。
3.局部麻醉
用局部麻醉药物进行逐层浸润麻醉,保证穿刺过程中患者疼痛较轻。
4.穿刺进针
在CT等影像设备引导下,将穿刺针精准穿刺至病变部位,获取病变组织。一般会多次调整穿刺针位置以确保获取足够且合适的组织标本。
三、术后处理
1.一般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术后需卧床休息一段时间,观察有无咯血、气胸等并发症表现。
年龄较小患者术后要特别注意呼吸情况,因为儿童胸廓等结构相对脆弱,气胸等并发症可能更隐匿,需加强呼吸监测;老年患者要注意心脑血管方面的观察,防止因术后卧床等因素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2.并发症处理
若出现气胸,根据气胸量采取相应措施,少量气胸可保守观察,大量气胸则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若出现咯血,要根据咯血程度进行相应止血等处理。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由于配合度较差,术前需充分沟通安抚,操作过程中要更加轻柔精准,密切观察其呼吸循环等情况,术后加强护理,因为儿童恢复能力虽强但也需关注细微变化。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术后要加强基础疾病的监测和护理,如有心脏病需监测心脏功能,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关注呼吸情况等,同时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
3.有出血倾向患者
这类患者穿刺后出血风险较高,术后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等情况,延长观察时间,必要时采取特殊的止血等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