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阴毛囊炎
外阴毛囊炎是发生在外阴部位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和机体抵抗力下降,临床表现有外阴皮肤红肿疼痛、出现丘疹脓疱等,好发于各年龄段,尤其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诊断靠临床表现等,需与相关疾病鉴别,预防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等,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病因
1.细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外阴部位皮肤有丰富的毛囊,当局部皮肤受到摩擦、搔抓等损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侵入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引起感染。例如,长期穿紧身不透气的内裤,会使外阴局部皮肤处于潮湿、不透气的环境,增加了皮肤损伤的机会,从而易诱发外阴毛囊炎。
2.机体抵抗力下降: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机体对细菌的抵御能力减弱,更容易发生外阴毛囊炎。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初期表现为外阴部位毛囊口周围皮肤红肿、疼痛,随后可出现丘疹,丘疹顶部可形成白色脓疱,脓疱周围皮肤发红。随着病情发展,脓疱可破裂、结痂。患者可伴有局部瘙痒、疼痛等不适,严重时可能影响行走、坐立等日常活动。
2.好发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多见于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青春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皮脂分泌相对旺盛,外阴皮肤毛囊容易受到影响;育龄期女性因性生活、月经等因素,外阴皮肤接触外界刺激的机会增多,也是外阴毛囊炎的好发人群。
3.与生活方式的关系:长期不注意外阴清洁卫生、穿着不透气的化纤内裤、频繁搔抓外阴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外阴毛囊炎的发生风险。例如,不注意外阴清洁,会导致污垢、细菌等积聚在毛囊周围,容易引发感染。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外阴部位的临床表现,如红肿、丘疹、脓疱等典型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细菌培养等检查,以明确病原菌,帮助确诊。
2.鉴别诊断:需要与外阴疖肿、外阴疱疹等疾病相鉴别。外阴疖肿一般范围相对较大,红肿疼痛更明显;外阴疱疹多表现为成簇的水疱,伴有疼痛、瘙痒等,与外阴毛囊炎的表现有一定区别,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可进行鉴别。
四、预防与注意事项
1.预防: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并勤换洗。避免搔抓外阴皮肤,减少局部皮肤损伤的机会。积极治疗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提高机体抵抗力。
2.特殊人群提示:
育龄期女性:月经期间要特别注意外阴清洁,及时更换卫生巾,选择质量合格的卫生巾产品,减少外阴毛囊炎的发生风险。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几率。要密切关注外阴皮肤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儿童:家长要注意儿童外阴的清洁护理,教育儿童不要搔抓外阴,穿着舒适、透气的内裤,发现儿童外阴有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带其就医,因为儿童皮肤娇嫩,外阴毛囊炎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其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