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肺栓塞怎么办
肺栓塞是危急疾病,确诊后需立即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监测生命体征。药物治疗包括抗凝和溶栓,抗凝是基础,溶栓有风险;手术治疗有肺动脉血栓摘除术和介入治疗;康复与后续管理需定期随访、调整生活方式,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如老年人、女性、有基础病史者等均需针对性处理。
一、确诊肺栓塞后的紧急处理
肺栓塞是一种较为危急的疾病,一旦怀疑或确诊,需立即采取措施。首先要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用力,防止栓子进一步脱落。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二、药物治疗
1.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基础治疗,常用的抗凝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和复发。例如低分子肝素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等优点,可皮下注射。
2.溶栓治疗:对于大面积肺栓塞(有明显呼吸困难、胸痛、低氧血症等),在无溶栓禁忌证时可考虑溶栓治疗。溶栓药物能快速溶解血栓,常用的有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但溶栓有出血等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手术治疗
1.肺动脉血栓摘除术:适用于经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效的紧急情况,如大块肺栓塞,病情严重危及生命时。但该手术风险较高,需要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医院和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进行。
2.介入治疗:包括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肺动脉球囊扩张术、放置腔静脉滤器等。对于一些适合的患者可采用介入治疗,例如对于一些急性大面积肺栓塞且溶栓禁忌的患者,可考虑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等介入方式。
四、康复与后续管理
1.定期随访: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需要定期随访,监测凝血功能(如使用华法林时需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肺部情况等。根据随访结果调整抗凝药物等治疗方案。
2.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不利于病情恢复;适度运动,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慢走等,以提高心肺功能,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合理饮食,保持均衡营养,控制体重,避免高脂肪、高盐饮食等。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肺栓塞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密切监测各项指标,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要加强护理,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女性:女性在妊娠、产褥期等特殊时期相对更容易发生肺栓塞,这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关。对于这些特殊时期的女性,要加强预防意识,妊娠期间要注意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等。如果发生肺栓塞,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妊娠等因素对药物选择等的影响。
有基础病史者:如有下肢静脉血栓病史、心脏病史等的患者,本身就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在肺栓塞治愈后更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心脏病患者要控制好心率、血压等,有下肢静脉血栓病史者要注意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复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