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病人的注意事项
肺栓塞患者需从病情监测、治疗配合、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进行管理。病情监测要观察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等)和生命体征;治疗配合中抗凝要注意出血倾向,溶栓要配合观察且儿童一般不溶栓;生活起居需急性期绝对卧床、稳定后渐增活动,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饮食要营养均衡、保证水分摄入,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病情监测方面
1.症状观察:肺栓塞病人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如呼吸困难是否进行性加重、胸痛有无变化等。呼吸困难程度可通过主观感受及客观的血氧饱和度监测来评估,正常血氧饱和度一般在95%-100%,若低于90%需及时就医。胸痛性质若由最初的隐痛变为剧烈难以忍受,也需警惕病情变化。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肺栓塞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生呼吸困难表现会更突出,需更细致观察;老年患者可能基础疾病多,症状可能不典型,更要仔细辨别。
2.生命体征监测:定时监测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正常心率成人静息状态下为60-100次/分钟,血压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呼吸频率12-20次/分钟。心率增快、血压异常波动、呼吸急促等都可能提示病情有变化。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本身心率、血压就可能不稳定,更要加强监测频率。
二、治疗配合方面
1.抗凝治疗:若患者接受抗凝治疗,需了解常用抗凝药物的作用机制,但无需关注具体剂量等服用指导。抗凝治疗期间要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黑便等。老年人肝脏和肾脏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受到影响,发生出血风险相对更高,需更谨慎观察。
2.溶栓治疗:若进行溶栓治疗,要了解溶栓可能出现的风险,治疗过程中密切配合医护人员观察相关指标及自身反应。儿童一般不采用溶栓治疗,因为儿童身体各系统发育未成熟,溶栓带来的出血等风险更难把控。
三、生活起居方面
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防止栓子脱落再次栓塞。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循序渐进。对于老年人,卧床期间要注意预防压疮,定时翻身;儿童患者卧床时要保证舒适体位,防止骨骼等发育受影响。
2.环境要求:保持居住环境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一般室温保持在22-24℃左右,湿度50%-60%为宜。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患者休息,促进身体恢复。
四、饮食方面
1.营养均衡: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蛋白质摄入可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维生素可通过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如苹果、橙子等)补充。对于老年人,要注意饮食容易消化,避免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儿童患者要保证营养全面以支持生长发育,但要注意食物的安全性和适宜性,避免误吸等情况。
2.水分摄入: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可在1500-2000ml左右,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防止痰液黏稠不易咳出,但心功能不全患者需根据心功能情况适当调整饮水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