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肥大是什么意思
子宫肥大是子宫均匀增大且肌层厚度超2.5cm伴不同程度子宫出血的妇科病症,发病原因包括多产妇慢性子宫复旧不全等多种因素,临床表现有月经量过多等情况,诊断靠病史、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分药物和手术,育龄、老年女性及伴基础疾病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发病原因
1.多产妇慢性子宫复旧不全:多产妇的子宫肌层内弹力纤维组织在平滑肌间及血管周围增生,致使子宫肥大。
2.卵巢功能障碍:雌激素持续刺激,可使子宫肌层肥厚。临床上常见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尤其病程较长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增大。
3.炎症引起:慢性附件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子宫慢性肌炎,引起子宫肌层内胶原纤维增生,使子宫纤维化。
4.盆腔瘀血:引起子宫结缔组织增生,亦可致子宫肥大。
5.子宫肌层血管硬化:原发性子宫血管病变等。
二、临床表现
1.月经量过多,持续天数延长:表现为周期正常,经量增多,达80ml以上,且持续时间延长,但月经周期正常。
2.周期缩短至20天左右,经量及持续天数无明显改变:月经周期缩短,仅20天左右,经量及持续天数无明显改变。
3.月经期延长,但经量不多:经期延长,经量不多,但周期正常。
4.其他症状:患者多为经产妇,且多数为3产以上。患病时间长、流血量多者呈贫血貌。妇科检查子宫均匀增大,一般为6周妊娠大小,少数超过8周妊娠大小,质地较坚韧。双侧卵巢可稍增大,有多发性滤泡囊肿。
三、诊断方法
1.病史:多产妇女,且有上述症状,要首先考虑子宫肥大。
2.妇科检查:子宫呈均匀增大,肌层肥厚达2.5~3.0cm,切面呈灰白色或粉红色,硬度增加,纤维束呈编织状排列。外1/3肌层内血管隆突,内膜正常或增厚,有时可见合并小型平滑肌瘤(直径小于1cm)或内膜息肉。
3.辅助检查:B超检查可显示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厚度增加。宫腔镜检查可见子宫内膜面积增大。诊断性刮宫可以排除子宫内膜癌等其他病变。
四、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适用于轻度子宫肥大患者,可使用雄激素类药物治疗,以减少流血量。
2.手术治疗:对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严重贫血、子宫明显增大(如超过12周妊娠大小)者,可考虑行子宫切除术。但手术应慎重,尤其是对未育女性,需充分权衡利弊后再决定。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若计划怀孕,子宫肥大可能影响受孕或增加孕期风险,需先就医评估病情,必要时经治疗后再考虑受孕,且孕期需密切监测子宫情况,因子宫肥大可能导致孕期子宫收缩异常等问题。
2.老年女性:绝经后女性出现子宫肥大,需警惕是否有恶性病变可能,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相关筛查,如宫颈涂片、HPV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治疗子宫肥大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因治疗子宫肥大而加重基础疾病病情。例如,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考虑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