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总称,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少数是细菌,有局部和全身症状,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分一般、对症、抗感染治疗,可通过增强体质、避免接触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预防。
一、上呼吸道感染的定义
上呼吸道感染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
二、常见症状表现
局部症状: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可能还会出现拒食、呕吐等情况,这与儿童的生理特点相关,儿童的呼吸道相对狭窄,感染后更容易出现呼吸不畅等表现影响进食。
全身症状: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惊厥,这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感染后体温骤升易引发惊厥有关。
三、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观察咽部黏膜情况,有无充血、水肿、扁桃体肿大及分泌物等。医生通过视诊等基本检查手段初步判断感染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通过血常规可以初步区分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但这只是辅助诊断手段。
病原学检查:如病毒核酸检测、细菌培养等,能明确具体病原体,但一般在病情较重或需要鉴别诊断时才进行。
四、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对抗感染,不同年龄段休息时间有差异,儿童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来促进恢复。
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利于痰液稀释和毒素排出,儿童要注意定时少量饮水,防止脱水。
清淡饮食: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儿童的饮食要兼顾营养和易消化,比如可以选择粥、面条等。
对症治疗:
退热:当体温超过38.5℃且患儿出现不适时可考虑退热,但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适用于各年龄段患儿,药物退热要谨慎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
缓解鼻塞、流涕: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等方法,改善鼻腔通气,儿童使用时要注意操作轻柔。
抗感染治疗:
病毒感染:一般为自限性疾病,多不需要特殊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对于流感病毒感染,在发病48小时内可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符合相应指征可考虑使用。
细菌感染:根据病情可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抗生素。
五、预防措施
增强体质:合理安排儿童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营养,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不同年龄儿童的活动量要合适,比如幼儿可每天进行适量的室内外活动,学龄儿童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和强度。
避免接触传染源:在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儿童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若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家庭成员患呼吸道感染时要注意隔离,减少与儿童的密切接触。
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等,儿童洗手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和正确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