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脓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肺脓肿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厌氧菌为主,也有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抵抗力下降时致病)和误吸相关因素(右主支气管解剖因素、意识状态异常、吞咽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为气道阻塞致远端肺组织炎症坏死、炎症反应与组织坏死形成脓肿,吸入性肺脓肿一般非血行播散引起,特殊情况可血行播散。
一、病因
(一)病原体感染
1.厌氧菌感染为主:吸入性肺脓肿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厌氧菌,约占80%-90%,如消化链球菌、梭形杆菌等。这是因为口腔中含有大量厌氧菌,当患者神志不清、醉酒、癫痫发作、脑血管意外等导致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时,口腔内含有厌氧菌的分泌物易被吸入肺内,从而引发感染。例如,长期酗酒者由于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更容易发生误吸,增加厌氧菌感染导致肺脓肿的风险。
2.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也可存在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当患者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细菌也可成为致病因素。例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肺部感染后更易合并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感染而引发肺脓肿。
(二)误吸相关因素
1.解剖因素:右主支气管较左主支气管粗、短且陡直,所以误吸时更易发生右肺脓肿。例如,儿童的气管、支气管相对较直,且管腔较窄,误吸后发生右肺脓肿的概率相对较高。
2.意识状态异常:如昏迷患者(因脑血管意外、麻醉过量等导致)、全身麻醉术后患者等,吞咽和咳嗽反射受到抑制,容易将口咽部分泌物、呕吐物等吸入肺内,从而引发肺脓肿。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发生意识障碍的概率相对较高,也更易因误吸导致肺脓肿。
3.吞咽功能障碍:某些疾病可导致吞咽功能障碍,如脑卒中后遗症、帕金森病等患者,食物或分泌物容易误吸入气道,进而引发肺部感染形成肺脓肿。这类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吞咽情况的管理,以降低误吸风险。
二、发病机制
1.气道阻塞:误吸的异物、分泌物等可阻塞细支气管,导致远端肺组织通气受阻,肺泡内压力升高,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成分渗出,局部出现炎症反应,随后白细胞聚集、坏死,形成脓肿。例如,当误吸的物质较大时,可能会完全阻塞细支气管,使远端肺组织迅速发生感染坏死。
2.炎症反应与组织坏死:吸入的病原体在肺内繁殖,引起肺部的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释放多种酶和炎症介质,导致肺组织发生化脓性炎症,进一步发展为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肿。随着炎症的进展,脓肿周围可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形成脓肿壁。在婴幼儿中,由于其肺组织的防御功能相对较弱,炎症反应可能更为剧烈,组织坏死的进展可能更快。
3.血行播散少见:吸入性肺脓肿一般不是通过血行播散引起,这与血源性肺脓肿不同,血源性肺脓肿多是因皮肤感染、疖、痈等远处感染灶,经血行播散到肺引起小血管栓塞、炎症和坏死而形成脓肿。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患者同时存在严重的全身感染,也可能出现血行播散导致肺脓肿的情况,但这并非吸入性肺脓肿的主要发病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