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感染性休克表现
感染性休克有感染中毒表现,包括发热或低体温、心率增快、呼吸急促;有循环衰竭表现,包括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皮肤改变;有器官灌注不足表现,包括肾脏灌注不足致少尿或无尿、脑灌注不足致意识障碍、胃肠道灌注不足致腹痛腹胀等。不同年龄人群在各表现上有不同特点及需注意事项。
一、临床表现
(一)感染中毒表现
1.发热或低体温: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也有患者表现为低体温,这与机体的反应状态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感染性休克时低体温更常见,需密切关注其体温变化;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反应能力下降,也可能出现低体温情况。
2.心率增快:心率明显加快,超过100次/分,这是机体为了代偿而增加心输出量的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心率增快更为明显,因为儿童的新陈代谢相对旺盛,在感染时心率代偿性增快幅度更大;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心血管基础疾病,感染性休克时心率增快可能掩盖其他严重情况,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3.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加快,超过20次/分,可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在儿童中,呼吸急促可能提示病情较重,需警惕呼吸衰竭的发生;对于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感染性休克时呼吸急促可能加重原有的呼吸功能障碍。
(二)循环衰竭表现
1.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或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下降幅度超过40mmHg。在不同年龄段,血压下降的意义有所不同。儿童血压下降提示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病情危急;老年患者本身血压可能偏高,血压下降更易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
2.脉搏细速:脉搏摸起来细弱、频率快,提示外周血管收缩,心输出量减少。对于婴幼儿,由于其脉搏相对不易触摸,可通过触摸大动脉搏动来判断,如股动脉搏动细速提示循环功能不良;老年患者脉搏细速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有关,需与正常生理状态下的脉搏相鉴别。
3.皮肤改变:皮肤苍白、湿冷,花斑样改变,这是由于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灌注不足所致。儿童皮肤薄嫩,更容易观察到皮肤花斑;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湿冷表现可能不典型,但仍需关注四肢末端皮肤温度和色泽。
(三)器官灌注不足表现
1.肾脏灌注不足:出现少尿或无尿,每小时尿量少于0.5ml/kg。儿童少尿提示肾功能受到影响,需及时处理以避免肾功能进一步损害;老年患者本身肾功能可能减退,感染性休克时更易出现少尿或无尿,要注意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相区分。
2.脑灌注不足:出现意识障碍,如烦躁不安、嗜睡、昏迷等。儿童意识障碍可能提示颅内灌注不良,需密切观察神经系统体征;老年患者原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感染性休克时意识障碍可能加重原有病情,要及时评估脑灌注情况。
3.胃肠道灌注不足:可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表现,严重时可能出现肠麻痹。儿童胃肠道灌注不足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和病情恢复;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本身较弱,感染性休克时更易出现胃肠道症状,需注意维持胃肠道灌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