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源感染性肺脓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血源感染性肺脓肿的病因包括来自肺外部位如皮肤感染、心内膜炎、骨髓炎等的感染病灶经血液循环播散至肺部,儿童因免疫系统不完善、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多等易发病,性别无明显差异但生活方式等有影响,病史也相关;发病机制是肺外感染灶细菌入血形成菌血症致细菌滞留肺部,引发免疫反应致肺部炎症损伤、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肿,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对其有不同影响。
一、病因
血源感染性肺脓肿的主要病因是来自肺外部位的感染病灶,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肺部引发。常见的导致血源感染的原发病灶包括皮肤感染,如疖、痈、蜂窝织炎等,皮肤中的细菌可通过血流进入肺部;还有心内膜炎,尤其是右侧心内膜炎时,感染性赘生物上的细菌栓子可随血流到达肺部;另外,骨髓炎等其他部位的化脓性感染也可能成为菌血症的来源,进而导致血源感染性肺脓肿。在年龄方面,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皮肤感染等引发菌血症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而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较多,如糖尿病等,容易并发皮肤感染等情况,增加血源感染性肺脓肿的发病风险。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性别可能因生活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感染风险,例如男性可能因从事一些容易导致皮肤损伤的工作等而增加皮肤感染的几率。生活方式上,不注意皮肤卫生、有皮肤破损未及时处理等情况会增加皮肤感染的可能,从而增加血源感染性肺脓肿的发病风险;有心脏基础疾病的人群若未得到良好控制,也易发生心内膜炎等导致血源感染。病史方面,有皮肤化脓性感染病史、心内膜炎病史等人群,发生血源感染性肺脓肿的概率相对较高。
二、发病机制
1.细菌播散至肺部:当肺外感染灶中的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后,形成菌血症,细菌随血流到达肺部。肺部的毛细血管床较为丰富,细菌容易在肺部滞留并定植。例如,皮肤感染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可进入血流,随着血流到达肺部,在肺部的小血管内停留并繁殖。
2.引起肺部炎症反应:细菌在肺部定植后,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肺部出现炎症。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会聚集到细菌定植部位,试图吞噬和清除细菌,但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炎症介质,引起肺部组织的炎症损伤,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其产生的毒素等会加重肺部的炎症反应,促进脓肿的形成。在年龄因素影响下,儿童的免疫反应相对老年人可能更为活跃,但也可能因免疫调节不完善而导致炎症反应过度或不恰当;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炎症反应可能相对较弱,但清除细菌的能力下降,使得脓肿形成的过程可能有所不同。性别因素一般不直接影响炎症反应的基本机制,但不同性别可能因激素水平等差异对感染的易感性和炎症反应的程度有一定间接影响。生活方式方面,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过度的风险;而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削弱免疫功能,使炎症反应更容易失控。病史方面,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本身免疫状态或局部组织状态可能已经存在异常,当细菌播散至肺部时,更容易引发强烈或不恰当的炎症反应,促进脓肿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