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和哮喘区别是什么
哮喘是异质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类型,广义含多种类型狭义常指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上支气管哮喘由气道变应性炎症等引起,其他类型各有特异性触发因素相关免疫炎症反应异常;临床表现中支气管哮喘有典型呼气性呼吸困难等,其他类型有各自特点;诊断依据不同,治疗原则和药物等也有差异,且不同人群哮喘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发病机制方面
支气管哮喘:主要是由气道变应性炎症引起,多种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参与其中,气道炎症导致气道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气道平滑肌痉挛,进而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例如,变应原进入机体后,激活T淋巴细胞,促使其分泌细胞因子,进一步募集炎症细胞在气道聚集,引发炎症反应。
其他类型哮喘:比如职业性哮喘,是由于接触特定的职业性致喘物引起,其发病机制与接触的职业性物质引发的免疫反应等相关;药物性哮喘则与使用特定药物诱发的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有关,不同类型哮喘的发病机制各有其特异性触发因素相关的免疫和炎症反应异常。
临床表现方面
支气管哮喘: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气促、胸闷或咳嗽。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经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除了喘息外,咳嗽可能更为突出,呈现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表现;成人发作时症状相对更典型为喘息、气急等。
其他类型哮喘:职业性哮喘在接触职业性致喘物后一定时间内出现哮喘症状,脱离接触后症状可能有一定变化;药物性哮喘在使用特定药物后迅速出现哮喘相关症状,如使用阿司匹林后短时间内出现喘息等。
诊断方面
支气管哮喘: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症状反复发作,存在可变的气流受限,如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FVC较用药前增加≥12%,且FEV增加绝对值≥200ml)、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等可辅助诊断。
其他类型哮喘:职业性哮喘需要详细询问职业接触史,进行职业性致喘物的特异性激发试验等;药物性哮喘需要明确用药史与哮喘发作的关系等进行诊断。
治疗方面
支气管哮喘:治疗原则为长期规范治疗控制症状,避免触发因素等。常用药物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等)等。
其他类型哮喘:职业性哮喘关键是脱离职业性致喘物接触;药物性哮喘则是避免使用诱发哮喘的药物,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平喘等治疗。
对于儿童哮喘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触发因素,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气道更为娇嫩,需要更谨慎地选择治疗方案,优先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措施;对于老年哮喘患者,要关注其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哮喘患者,如吸烟的哮喘患者,必须强调戒烟,因为吸烟会加重气道炎症,影响哮喘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