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和流感的区别
新冠感染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上新冠感染症状多样,流感主要为高热等且流感重症风险人群与新冠有重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性有别;诊断分别通过不同检测;治疗新冠主要对症支持,流感用抗流感病毒药物;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儿童、孕妇感染后需不同防护及就医处理。
临床表现方面
症状表现:
新冠感染症状多样,常见有发热、干咳、乏力,部分人会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发热多为中高热,部分人也可表现为低热。
流感主要症状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如流涕、咽痛等。
病情严重程度:
大部分新冠感染者为轻型或无症状,少数可发展为重症,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尤其是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
流感也可能导致重症,尤其在儿童、老年人、孕妇、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人群中,可能引发肺炎等并发症。
流行病学方面
传染源:
新冠感染的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
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新冠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在密闭场所还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
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易感性:
人群对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和免疫力强弱存在差异。
诊断方面
实验室检查:
新冠感染通常通过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来确诊,核酸检测是确定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金标准。
流感可通过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抗原检测以及血清学检查等进行诊断,血清学检查可检测抗体水平的变化。
治疗方面
新冠感染目前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比如发热时可进行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仅说明药物名称)等,对于符合条件的重症患者可使用抗病毒药物(仅说明药物名称)等。
流感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仅说明药物名称),一般建议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
新冠感染和流感对老年人健康威胁较大,老年人感染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因此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外出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就诊。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要更加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因感染而加重。
儿童:
儿童感染新冠或流感后,症状可能相对成人有所不同,比如儿童流感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相对多见。儿童应避免接触感染源,家长要做好儿童的防护。儿童出现发热等症状时,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如适当减少衣物、多喝水等物理降温方式,避免低龄儿童自行使用成人退热药物等,及时就医评估病情。
孕妇:
孕妇感染新冠或流感后,相比一般人群更易发展为重症,需要更加谨慎防护。孕妇应尽量减少外出,保持居住环境通风等。若出现感染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因为某些药物对孕妇有特殊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