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肺炎治疗包括抗真菌药物治疗,有经验性和靶向性抗真菌治疗;基础疾病治疗及支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要针对免疫抑制性疾病等调整,支持治疗包括呼吸和营养支持;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需谨慎用药、老年要调整药物及加强监测、免疫抑制患者要同时治疗原发病及观察其他感染征象
一、抗真菌药物治疗
(一)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对于存在念珠菌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长期住院、接受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免疫抑制等情况,可经验性选用抗真菌药物。例如氟康唑,它对白色念珠菌等常见念珠菌有较好抗菌活性,但需注意不同念珠菌对药物敏感性可能存在差异,对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可能效果不佳。
(二)靶向性抗真菌治疗
根据念珠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合适药物。若为光滑念珠菌感染,棘白菌素类药物如卡泊芬净等可能更为有效,因其对光滑念珠菌有较好抗菌作用;对于克柔念珠菌感染,氟康唑通常耐药,可考虑使用棘白菌素类或两性霉素B等药物。
二、基础疾病治疗及支持治疗
(一)基础疾病控制
对于因免疫抑制性疾病(如恶性肿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念珠菌肺炎的患者,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例如恶性肿瘤患者需根据病情评估是否继续化疗或调整化疗方案以改善免疫状态;对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可能需要在权衡利弊下调整免疫抑制剂使用剂量或种类。
(二)支持治疗
1.呼吸支持:若患者存在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情况,需给予呼吸支持,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严重时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需注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包括严格的气道管理、呼吸机管路的定期更换等。
2.营养支持:保证患者充足营养摄入,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或营养摄入不足的患者,可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以维持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正常生理代谢,有利于疾病恢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念珠菌肺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特别谨慎用药。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选用抗真菌药物时需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例如氟康唑在儿童中的使用需严格评估,避免因药物代谢差异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同时,儿童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等可能增加念珠菌肺炎的发生风险,在治疗过程中除抗真菌治疗外,还需注重整体免疫状态的维持及基础疾病的针对性处理。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这会增加念珠菌肺炎治疗的复杂性。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及排泄能力下降,在选用抗真菌药物时需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例如使用两性霉素B时需密切监测患者肾功能变化,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用药。同时,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需加强病情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免疫抑制患者
如艾滋病患者并发念珠菌肺炎,在抗真菌治疗的同时,需积极治疗艾滋病本身,调整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同时,这类患者容易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是否有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征象,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