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运动性哮喘
为预防运动性哮喘,需做好多方面工作:运动前进行10-15分钟低强度热身活动,依自身状况调整;选择温暖湿润、少污染环境运动;循序渐进增加运动强度,控制运动时间在30分钟内(不同年龄有差异);运动后进行5-10分钟放松活动;明确有高风险的人群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用如色甘酸钠等预防性药物且遵医嘱。
一、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
运动前进行10-15分钟的低强度热身活动,如慢走、轻松的伸展运动等,可使气道逐渐适应即将进行的运动刺激。研究表明,充分的热身能降低运动性哮喘发作的风险,因为热身过程中身体代谢增加,体温轻度升高,有助于改善气道的反应性。不同年龄的人群热身活动的强度和时间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儿童热身时应选择温和的活动方式,避免过于剧烈导致身体不适。
二、选择合适的运动环境
1.避免寒冷干燥环境: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运动,冷空气直接刺激气道,容易诱发运动性哮喘。应尽量选择温暖、湿润的环境进行运动,例如在气温较高的时间段或湿度较高的室内运动场所活动。对于有运动性哮喘病史的人群,尤其要注意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如在冬季可选择室内游泳馆等湿度较高的场所进行游泳运动。
2.减少污染环境暴露: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会刺激气道,增加运动性哮喘发作的可能性。应避免在交通繁忙的道路附近、工业区等污染严重的区域运动。不同年龄人群对污染环境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的呼吸道更为娇嫩,更应远离污染环境进行运动。
三、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
1.循序渐进增加运动强度:运动强度过大是诱发运动性哮喘的常见原因之一。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避免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的运动。例如,从轻度的有氧运动开始,如快走,逐渐增加速度和坡度,或者逐渐增加跑步的距离和速度。对于儿童,家长应引导其逐步提高运动能力,避免过度运动。
2.合理控制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较为合适。过长时间的运动可能会使气道过度通气,引发气道痉挛。不同年龄的人群运动时间可有所差异,成年人可根据自身耐力适当调整,但也不宜超过1小时;儿童运动时间应更短,且要保证运动的安全性和适度性。
四、运动后进行恢复调整
运动后不要立即停止活动,应进行5-10分钟的放松活动,如慢走、深呼吸等,帮助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深呼吸可以使气道得到充分的气体交换,缓解气道的紧张状态。对于有运动性哮喘病史的人群,运动后更应注意观察自身身体状况,若出现咳嗽、喘息等不适症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老年人运动后恢复调整也很重要,可通过轻柔的伸展运动来促进身体恢复,降低运动性哮喘发作的风险。
五、药物预防(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服用指导)
对于已经明确有运动性哮喘风险且发作风险较高的人群,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预防性药物,如色甘酸钠等。但药物预防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情况权衡利弊,因为药物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不同年龄人群使用药物预防时需特别谨慎,儿童使用药物更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用药带来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