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肺部真菌感染
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与宿主因素和真菌接触因素相关。宿主方面,儿童和老年人因自身免疫等状况易受影响,患免疫抑制性、慢性肺部疾病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也增加风险;真菌接触方面,医院和生活环境存在真菌暴露,医源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使用等也会增加肺部真菌感染几率。
一、宿主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尤其是婴幼儿,其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较弱,更容易受到真菌的侵袭。例如,早产儿由于出生时免疫系统发育更不成熟,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功能减弱,呼吸道的防御能力降低。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进一步削弱了机体对真菌的抵御能力,增加了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感性。
2.基础疾病影响
患有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机体几乎丧失了对真菌的抵抗力,极易发生肺部真菌感染。再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接受器官移植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排斥反应的患者,其免疫系统被抑制,肺部容易成为真菌入侵的部位。
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气道和肺组织存在慢性炎症,气道黏液分泌增多,气道清除功能受损,为真菌的定植和生长提供了有利环境。此外,患有肺结核等肺部疾病的患者,肺部组织在疾病过程中受到损伤,局部的免疫防御功能降低,也容易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患者常存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影响了机体对真菌的吞噬和杀灭作用。据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二、真菌接触因素
1.环境中的真菌暴露
医院环境:医院内存在大量的真菌孢子,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科病房等区域。医院使用的一些设备如呼吸机、雾化器等,如果清洁消毒不彻底,容易滋生真菌。此外,长期住院的患者,尤其是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如气管插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等,增加了真菌通过这些侵入性途径进入肺部的机会。
生活环境:在一些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如长期不通风的地下室、潮湿的卫生间等,容易滋生曲霉等真菌。如果人体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频繁吸入真菌孢子,就可能增加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例如,一些农民长期在田间劳作,接触到较多的霉变物质,其中可能含有大量真菌,从而增加了肺部感染真菌的可能性。
2.医源性操作相关
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屏障,使真菌更容易进入下呼吸道。机械通气过程中,气道湿化不足、呼吸回路污染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真菌在呼吸道内定植并引发肺部感染。有研究显示,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广谱抗生素使用:长期或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会破坏呼吸道正常的菌群平衡,导致耐药菌和真菌过度生长。因为广谱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抑制了有益菌群,为真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例如,长时间使用头孢菌素类等广谱抗生素后,容易继发肺部念珠菌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