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足月分娩后宫腔易有残留致细菌滋生、流产致子宫内膜损伤及宫颈口开放易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不规范(如节育器放置或取出、刮宫术)、经期卫生不良致细菌逆行感染、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如盆腔炎等)、年龄因素(老年女性雌激素低抵抗力弱)以及全身性疾病降低机体抵抗力等。
一、分娩或流产相关因素
1.足月分娩:足月分娩后,宫腔内会有胎盘胎膜残留等情况,这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例如,研究表明,足月顺产的产妇发生子宫内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分娩过程中宫颈口扩张,细菌容易逆行感染宫腔,而且胎盘娩出后宫腔内的创面如果处理不当,细菌就可能侵入子宫内膜引发炎症。
2.流产(包括人工流产和自然流产):无论是人工流产还是自然流产,手术操作会对子宫内膜造成一定的损伤,同时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较长,子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细菌容易进入宫腔引起感染。尤其是反复流产的女性,子宫内膜反复受损,发生子宫内膜炎的几率会显著增加。比如,有研究显示,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约为一定比例,与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不严格以及患者自身的生殖系统状况等因素相关。
二、宫腔内手术操作不规范
1.宫内节育器放置或取出:在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细菌可能会随着操作器械进入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例如,在放置宫内节育器时,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或者手术环境不符合无菌要求,都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子宫内膜。而且,宫内节育器作为一种异物放置在宫腔内,也会刺激子宫内膜,使局部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
2.刮宫术:刮宫术是一种侵入性的宫腔操作,如诊断性刮宫等。刮宫过程中会对子宫内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若术后护理不当或者手术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细菌就容易侵入子宫内膜引起炎症。尤其是多次刮宫的患者,子宫内膜受损严重,发生子宫内膜炎的可能性更大。
三、经期卫生不良
1.月经期间不注意卫生:月经期间,女性宫颈口开放,子宫内膜有创面,此时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使用不洁的卫生巾、经期性生活等,细菌很容易逆行感染宫腔。例如,使用被污染的卫生巾,其中的细菌会在经血的滋养下大量繁殖,进而侵入子宫内膜引发炎症。而且经期性生活会将外界的细菌带入阴道和宫腔,增加子宫内膜炎的发病风险。
四、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1.盆腔炎等邻近器官炎症:如宫颈炎、阴道炎等炎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能会逐渐蔓延至子宫内膜。例如,严重的宫颈炎,炎症可以通过宫颈管向宫腔内蔓延,引起子宫内膜炎。因为宫颈和宫腔是相通的,炎症容易从宫颈部位扩散到子宫内膜。
五、其他因素
1.年龄因素:老年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例如,绝经后的女性,子宫内膜菲薄,且阴道自净能力减弱,细菌更容易滋生感染子宫内膜。
2.全身性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增加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风险。比如,患有糖尿病的女性,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而且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子宫内膜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