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有何特点
大叶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青壮年常见,诱因包括受凉等,病理过程分充血水肿、红色肝变、灰色肝变、溶解消散期,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影像学X线和CT有相应特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痰涂片培养有其特征。
一、病因与病原体
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青壮年,受凉、疲劳、醉酒等因素可降低机体抵抗力,使细菌易侵入肺泡引发炎症,年龄较小或较大的人群因机体免疫功能相对较弱,也可能患病,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等会增加患病风险。
二、病理过程
1.充血水肿期:发病初期1-2天,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内有浆液性渗出物,含少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此阶段患者可有发热、咳嗽等非特异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等改变。
2.红色肝变期:发病第3-4天,肺泡内充满红细胞、纤维素及大量中性粒细胞,病变肺叶实变,质地如肝,患者咳铁锈色痰,因肺泡实变影响气体交换,可出现发绀等表现,胸片可见大片炎症浸润阴影。
3.灰色肝变期:发病第5-6天,肺泡内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崩解,渗出物中纤维素增多,中性粒细胞居多,病变肺叶仍实变但颜色变浅呈灰色,咳嗽加剧,痰由铁锈色转为黏液脓痰,影像学表现为大片致密阴影。
4.溶解消散期:发病1周后,病原菌被消灭,渗出物被吸收,肺组织逐渐恢复正常,症状减轻,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痰量增多呈稀痰状,影像学阴影逐渐消散。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呈稽留热型,年龄较小儿童发热可能不典型,可表现为低热或不规则发热,老年患者发热可能不显著。
咳嗽、咳痰:初期为刺激性干咳,继而咳黏液脓性痰,红色肝变期咯铁锈色痰,灰色肝变期咳黏液脓痰,溶解消散期痰量增多、变稀。
胸痛:病变累及胸膜时可出现胸痛,疼痛随咳嗽或深呼吸加重,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牵拉痛。
呼吸困难:因肺实变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绀等,儿童患者呼吸频率增快较明显。
2.体征
肺部体征:早期可无明显异常体征或仅有呼吸音减弱、胸膜摩擦音,实变期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湿啰音,消散期湿啰音逐渐减少。
全身体征:患者可有面色潮红、鼻翼扇动、口唇疱疹等表现,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模糊、昏迷等感染性休克表现,老年及儿童患者感染性休克表现可能不典型,需密切观察。
四、影像学特点
1.X线检查:充血水肿期可见肺纹理增多或局限于一个肺段的淡薄、均匀阴影;红色肝变期和灰色肝变期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形状与肺叶解剖形态一致;溶解消散期阴影密度逐渐减低,呈散在、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最终可完全吸收。
2.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肺部病变范围、程度等,对于早期病变及不典型表现的诊断有一定优势,可发现X线可能遗漏的病灶。
五、实验室检查特点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可有核左移及中毒颗粒,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白细胞计数可能不高但中性粒细胞比例仍增高。
2.痰涂片及培养:痰涂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革兰阳性成对或短链状球菌,痰培养可明确病原菌,有助于针对性选用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