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不同时期用药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急性加重期有抗感染(细菌感染用β-内酰胺类等,病毒感染用奥司他韦等)和祛痰(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药物;缓解期有支气管舒张剂(长效β受体激动剂、长效抗胆碱能药物);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要关注肝肾功能和药物相互作用,儿童少用且严格遵儿科原则用药,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用药需谨慎权衡。
一、急性加重期用药
1.抗感染药物:
当有细菌感染依据时,如出现脓性痰等情况,可使用抗生素。常见的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杀菌作用,有相应的临床研究支持其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等,阿奇霉素通过与细菌核糖体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病毒感染一般为自限性,但在有证据提示合并流感病毒等感染时,可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能抑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从被感染细胞释放,从而减少病毒传播。
2.祛痰药物:
氨溴索是常用的祛痰药,它可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能有效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痰症状。
乙酰半胱氨酸也可用于祛痰,它能使痰中黏蛋白多肽链中的二硫键断裂,降低痰的黏滞性,使其易于咳出。
二、缓解期用药
1.支气管舒张剂:
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可选择性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流受限,有长期临床应用证据支持其对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
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如噻托溴铵,能与支气管平滑肌上的M受体结合,抑制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收缩,维持时间较长,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其在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应用价值。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使用药物时需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例如使用抗感染药物时,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因为肾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使用支气管舒张剂与其他心血管药物合用时,需警惕可能发生的心律失常等相互作用。
2.儿童: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对较少见,且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保持呼吸道湿润、适当拍背促进排痰等。若必须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选择儿童专用且经过严格儿科临床验证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且剂量要精确计算,以患儿舒适度为标准调整治疗方案。
3.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妊娠期女性用药需格外谨慎,许多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应尽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药物。若病情需要用药,需在医生权衡利弊后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哺乳期女性用药时,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分泌影响婴儿,如使用某些抗感染药物或支气管舒张剂时,需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暂停哺乳或选择对婴儿影响小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