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要怎么治疗
肺栓塞治疗包括一般处理与支持治疗,监测相关指标、给予呼吸和循环支持;抗凝治疗是基础,选合适药物防血栓进展;高危等情况可考虑溶栓,注意适应证和禁忌证;还有介入治疗如导管碎解抽吸血栓等;手术治疗有肺动脉血栓摘除术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儿童治疗各有特殊注意点。
一、一般处理与支持治疗
监测:对疑诊或确诊肺栓塞的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包括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对于存在呼吸循环不稳定的患者,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密切监护。不同年龄的患者监测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需更关注其生长发育相关的间接指标变化;老年患者则要尤其留意心脑血管功能的变化。
呼吸支持:有低氧血症的患者,根据其缺氧程度给予合适的氧疗,如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等。对于严重低氧血症且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但要注意机械通气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尤其是老年患者循环功能相对较弱,需谨慎调整通气参数。
循环支持:若患者出现低血压或休克,应积极进行循环支持,补充血容量,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同性别患者在循环支持时需考虑其生理差异,女性在特殊生理期可能对血容量变化更为敏感。
二、抗凝治疗
目的:抗凝治疗是肺栓塞治疗的基础,其目的是防止血栓进一步增大和新血栓形成,促进机体自身纤溶机制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药物选择:常用的抗凝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对于无抗凝禁忌证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例如,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相对方便,出血风险较普通肝素低;新型口服抗凝药服用方便,但需要考虑患者的肾功能等情况,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需调整剂量。
三、溶栓治疗
适应证:对于高危肺栓塞(存在休克或低血压)的患者,若无禁忌证应考虑溶栓治疗。对于中危肺栓塞患者,在有溶栓指征时也可考虑溶栓。不同年龄患者溶栓的适应证把握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殊性,溶栓需严格评估风险收益比;老年患者溶栓时要充分考虑其出血风险等情况。
禁忌证:有活动性内出血、近期自发性颅内出血等情况的患者禁忌溶栓。
四、介入治疗
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对于不适于溶栓和抗凝治疗的高危肺栓塞患者,可考虑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以改善血流动力学。
肺动脉血栓球囊血管成形术:在特定情况下可采用肺动脉血栓球囊血管成形术,改善肺动脉通畅情况。
五、手术治疗
肺动脉血栓摘除术:病情危重、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肺动脉血栓摘除术,但该手术风险较高,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对于有抗凝禁忌或抗凝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复发。不同年龄患者置入滤器时需考虑滤器的规格等因素,儿童患者需选择适合其血管口径的滤器。
特殊人群方面,孕妇发生肺栓塞时,抗凝治疗需特别谨慎,因为普通肝素不通过胎盘,相对安全,而华法林等可能对胎儿有影响;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因为其肝肾功能可能减退,影响药物代谢;儿童患者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和药物剂量,密切观察治疗反应及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