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有哪些并发症
大叶性肺炎有多种并发症,包括脓胸,其发生机制是病原菌感染累及胸膜,年龄小或有基础疾病者易并发,表现为高热不退等;脓气胸是脓胸时脓液破溃伴气体形成,病情进展快的患者易出现,表现为呼吸困难加剧等;肺肉质变是中性粒细胞渗出少致纤维素被肉芽组织取代,中性粒细胞功能或数量异常者易发生,表现为咳嗽咳痰迁延不愈等;败血症是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环,老年或有基础免疫缺陷者易患,表现为高热寒战等;感染性休克是病原菌毒素致微循环障碍等,年龄过大或过小及有严重基础疾病者易发生,表现为血压下降等,病情凶险。
一、脓胸
1.发生机制:肺炎链球菌等病原菌感染累及胸膜,引起胸膜腔化脓性炎症。病原菌可通过直接蔓延(如肺炎病灶直接侵犯胸膜)、血行播散等途径到达胸膜腔。例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时,细菌可突破肺泡壁,进入胸腔。
2.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脓胸的风险可能更高;若患者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和修复能力,也易并发脓胸。临床表现为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加重,患侧胸部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等。
二、脓气胸
1.发生机制:脓胸时,若胸膜腔的脓液破溃进入胸腔并伴有气体,就形成脓气胸。多因肺组织炎症坏死,破坏肺泡及脏层胸膜,使肺内气体进入胸腔同时合并感染形成脓液。
2.影响因素:大叶性肺炎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尤其是儿童,肺组织较脆弱,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表现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加剧,伴有胸痛、发绀等,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液气平面。
三、肺肉质变
1.发生机制:肺炎链球菌肺炎时,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其释放的蛋白酶不足以及时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大量未能被溶解吸收的纤维素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使肺组织呈褐色肉样改变。
2.影响因素:患者本身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或数量减少时,如患有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发生肺肉质变的风险增加。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迁延不愈,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病变部位肺组织密度增加等。
四、败血症
1.发生机制: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大叶性肺炎时,病原菌可侵入血液,如肺炎链球菌等可通过破损的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引发败血症。
2.影响因素: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败血症;有基础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发生败血症的风险显著升高。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皮肤和黏膜出血点、肝脾肿大等,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等。
五、感染性休克
1.发生机制:病原菌及其毒素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引起微循环障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综合征。大叶性肺炎时,大量病原菌释放内毒素等毒素,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而引发感染性休克。
2.影响因素:年龄过大(如老年患者)或过小(如婴幼儿)的人群,机体对感染的耐受和代偿能力较差,更易发生感染性休克;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发生感染性休克的风险较高。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尿量减少、意识障碍等,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