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出血带有血块
前置胎盘出血带有血块是因胎盘与子宫壁错位剥离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凝固而成,对母儿有不良影响,临床需一般处理、抑制宫缩、纠正贫血、适时终止妊娠,高龄、有剖宫产史、低龄孕妇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出血原因及血块形成机制
前置胎盘是指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出血带有血块主要是因为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发生错位、剥离,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在宫腔内积聚,凝固后形成血块。胎盘剥离面的血管破裂出血是关键,随着剥离面积增大,出血量增多,血液在宫腔内停留一定时间就会凝结成块。例如,有研究显示,前置胎盘患者胎盘剥离处的血管结构和凝血功能状态异常,使得出血后更易形成血块。
二、对母儿的影响
对母体的影响:大量出血伴有血块可能导致孕妇贫血,严重时可出现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同时,出血及血块刺激可能引发子宫收缩异常,影响子宫复旧,增加产后出血、感染等风险。不同年龄的孕妇,身体对失血的耐受能力不同,年轻孕妇相对耐受能力可能稍强,但仍需密切关注;而高龄孕妇本身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失血后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有既往剖宫产史等特殊病史的孕妇,前置胎盘发生胎盘植入等风险更高,出血伴有血块时病情往往更复杂。
对胎儿的影响:出血伴有血块意味着胎儿的血液供应可能受到影响,可能导致胎儿缺氧、生长受限等。胎儿在子宫内的血氧供应依赖于母体通过胎盘的物质交换,出血导致胎盘功能部分或完全受损,胎儿获取氧气和营养物质减少。不同孕周的胎儿对缺氧的耐受能力不同,孕晚期胎儿对缺氧的耐受相对更差,而早产儿则面临更多的并发症风险。
三、临床处理措施
一般处理:让孕妇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左侧卧位,以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密切监测孕妇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阴道出血情况,包括出血量、血块大小等变化。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监测频率可能有所不同,高龄孕妇需更频繁监测。
抑制宫缩:使用药物抑制子宫收缩,常用药物如硫酸镁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有早产风险的孕妇,抑制宫缩有助于减少出血进一步发生。
纠正贫血:根据孕妇贫血程度,适当补充铁剂等纠正贫血,改善孕妇身体状况。对于不同营养状况和病史的孕妇,补铁方案可能需要调整。
适时终止妊娠:根据孕周、出血情况、胎儿状况等综合判断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式。如孕周已达36周以上,胎儿成熟度良好,应考虑剖宫产终止妊娠;若孕周较小但出血严重危及母儿生命,也需及时终止妊娠。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前置胎盘出血伴有血块时,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严重贫血、子痫前期等。应加强孕期监测,密切关注血压、肝肾功能等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有剖宫产史孕妇:此类孕妇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较高,出血伴有血块时,需高度警惕胎盘植入导致的严重出血。在临床处理中,要充分评估胎盘植入的可能性,做好应对大量出血的准备,如备血等。
低龄孕妇:低龄孕妇身体相对较为年轻,但也需重视前置胎盘出血伴有血块的情况,密切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确保胎儿健康。同时,要注意心理护理,缓解低龄孕妇因妊娠风险带来的焦虑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