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和流感的区别
感冒和流感在病原体、临床表现、病程、治疗及预防重点上有区别。病原体方面感冒由多种病毒引起,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上感冒症状轻以局部为主,流感起病急全身症状明显;病程上感冒短,流感长;治疗上感冒对症为主,流感需早期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预防上感冒靠增强抵抗力,流感可通过接种疫苗等预防,儿童、老年人及有慢性基础疾病人群需特殊关注。
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引起。鼻病毒有100多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所以人可多次患感冒。冠状病毒也是常见的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之一,其变异相对较快,但总体引发感冒的致病性相对流感病毒较弱。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包括甲型、乙型、丙型流感病毒等。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变异较为频繁,可引发大流行等情况,乙型流感病毒也会引起季节性流行等,流感病毒的致病性相对较强,容易导致较明显的全身症状。
临床表现不同
症状轻重:感冒症状相对较轻,主要以局部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为突出,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如轻度发热或无发热,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相对不重。例如普通鼻病毒引起的感冒,多数人主要表现为鼻腔的不适症状,发热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严重。
流感症状:流感起病急,全身症状较为明显,常出现高热,体温可达到39℃-40℃,伴有显著的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症状,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较轻。比如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患者很快出现高热,全身酸痛明显,而鼻塞、流涕等症状相对较轻。
病程不同
感冒病程:普通感冒的病程一般较短,通常5-7天可自行痊愈。如果没有并发症等情况,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可在较短时间内清除病原体,使病情好转。
流感病程:流感的病程相对较长,发热及全身症状一般持续3-5天,但乏力等症状可能会持续1-2周甚至更长时间。如果流感患者合并了肺炎等并发症,病程会进一步延长。
治疗及预防重点不同
治疗:感冒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缓解鼻塞、流涕的药物等,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除非是合并了较为严重的细菌感染等情况才考虑使用抗生素。流感则需要早期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抗流感病毒药物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感冒的预防主要是注意保暖、避免劳累等,通过增强自身抵抗力来减少发病机会。流感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来有效预防,同时在流感流行季节要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等。
对于儿童来说,流感相对感冒更需重视,因为儿童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等。儿童在流感流行季节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患病后的症状变化,一旦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老年人也是流感的高危人群,老年人感染流感后病情往往较重,容易发展为重症流感,所以老年人更应注重流感的预防,如接种流感疫苗等,并且在流感流行期间要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接触流感患者。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无论是感冒还是流感,都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所以这类人群在感冒或流感流行季节要更加注意防护,如感冒后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变化情况,流感则需更积极地进行抗病毒等治疗,以降低基础疾病加重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