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患上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的引发因素包括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衡、机体免疫力下降、局部环境改变(阴道酸碱度变化、妊娠因素)以及接触感染源,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力降低、频繁阴道冲洗、妊娠期激素变化、接触污染物品等都可能导致霉菌性阴道炎,需注意保持阴道微环境稳定、提升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等以降低发病风险。
一、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失衡
正常情况下,阴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它们处于平衡状态。当某些因素导致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就可能引发霉菌性阴道炎。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抑制阴道内其他细菌的生长,使得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因为广谱抗生素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破坏了对维持阴道菌群平衡有益的细菌,从而为白色念珠菌的过度生长创造了条件。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可能受到影响,如育龄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相对更易出现菌群失衡情况;老年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局部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发生菌群失调进而引发霉菌性阴道炎。
二、机体免疫力下降
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减弱。比如患有糖尿病的女性,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内糖原含量升高,酸度增加,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环境为白色念珠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和繁殖条件,使得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风险增加。另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如器官移植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排异反应的患者,其机体免疫力处于较低水平,也容易感染白色念珠菌引发霉菌性阴道炎。对于不同性别而言,女性相对男性更易受此影响,因为女性的生理结构使得阴道与外界相通,且局部环境相对特殊,在免疫力下降时更易受到病原体侵袭。
三、局部环境改变
1.阴道酸碱度变化:正常阴道环境呈弱酸性,pH值一般在3.8-4.4之间,这种酸性环境不利于白色念珠菌生长。但当阴道酸碱度发生改变时,就可能导致霉菌性阴道炎。例如,频繁冲洗阴道会破坏阴道原有的酸性环境,使pH值升高,从而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繁殖。无论是年轻女性还是中老年女性,频繁阴道冲洗都可能对阴道微环境造成破坏。一些女性为了保持阴道清洁,过度使用阴道清洗剂进行冲洗,这是不正确的做法,会打破阴道的酸碱平衡,增加患病风险。
2.妊娠因素: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雌激素水平升高,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阴道酸度升高,为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妊娠期女性免疫力相对降低,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妊娠期女性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增加。妊娠是女性特殊的生理阶段,在这个时期需要特别注意阴道局部环境的变化,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不必要的阴道冲洗等,以降低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风险。
四、接触感染源
白色念珠菌可以通过间接接触感染源而引发霉菌性阴道炎。例如,使用公共浴池、浴巾、坐便器等被白色念珠菌污染的物品,都可能导致感染。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接触这些感染源的概率不同,如经常出入公共浴池、使用公共坐便器的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另外,与患有霉菌性阴道炎的患者密切接触,如共用毛巾、衣物等,也可能被传染。对于女性而言,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感染白色念珠菌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