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炎的判断方法
儿童脑炎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多方面判断。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意识改变及神经系统体征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可能升高,脑脊液检查可助诊断;影像学检查头颅CT可排其他病,MRI更利于早期诊断;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学和细菌学检查可明确病因。家长发现儿童异常表现要及时就医,就医时提供病史,婴幼儿要密切观察,有创检查后要护理穿刺部位。
一、临床表现观察
儿童脑炎患者常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以上,且可能持续不退;还会有头痛表现,患儿可能会频繁哭闹、难以安抚;部分患儿会出现呕吐,呈喷射性呕吐;意识方面也可能有改变,如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神经系统体征方面,可能有颈项强直,婴幼儿还可出现前囟饱满等。例如,有研究显示约70%-80%的儿童脑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且神经系统体征的出现对于判断脑炎有重要提示作用。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能会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性炎症反应。一般来说,正常儿童白细胞计数在(4-10)×10/L,若高于此范围且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需考虑感染相关的脑炎可能。
2.脑脊液检查:这是诊断儿童脑炎的关键检查。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观察脑脊液的压力,正常儿童脑脊液压力一般在70-200mmHO,脑炎患者常可升高;检查脑脊液的细胞数,病毒性脑炎时细胞数多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细菌性脑炎时细胞数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还需进行生化检查,如蛋白质含量可能升高,糖和氯化物含量可能降低等。例如,在细菌性脑膜炎中,脑脊液蛋白含量可高达1-5g/L,糖含量可低于2.2mmol/L。
三、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可发现脑部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出血等情况,有助于排除其他脑部疾病导致类似脑炎表现的情况。对于脑炎早期,可能无明显特异性改变,但随着病情发展,可发现脑组织水肿等改变。
2.头颅MRI:相比CT更能清晰地显示脑部软脑膜、脑组织等细微病变,对于脑炎的早期诊断和病变范围的评估更有价值。例如,能更早发现病毒性脑炎引起的脑实质内的异常信号改变。
四、病原学检查
1.病毒学检查:可通过采集患儿的脑脊液、血液等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如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能检测出引起脑炎的病毒类型,如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不同病毒引起的脑炎在临床表现和预后上可能有所差异,通过病原学检查可明确病因,指导治疗。
2.细菌学检查:对于怀疑细菌性脑炎的患儿,可进行脑脊液细菌涂片和培养,查找病原菌,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以便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治疗。
温馨提示:儿童脑炎的判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对于家长来说,若发现儿童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精神差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提供孩子的病史,包括近期是否有感染史等情况。对于婴幼儿,家长要密切观察其前囟、精神状态等变化,因为婴幼儿不会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家长的细致观察尤为重要。同时,在进行腰椎穿刺等有创检查时,要配合医生,术后要注意穿刺部位的护理,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