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甲型和乙型流感
甲型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其病毒表面糖蛋白刺突易变异,各年龄段可感染,儿童、老人及有基础病者易重症,症状起病急有高热等;乙型流感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变异频率相对低,各年龄段可感染,儿童、老人及有基础病者易重症,症状起病稍缓,二者均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了解相关特征有助于防控其传播与流行。
一、甲型流感
1.病原体特征:甲型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其病毒表面有两种重要的糖蛋白刺突,分别是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且甲型流感病毒的HA和NA抗原性易发生变异。根据HA和NA的不同,甲型流感病毒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型,如H1N1、H3N2等。甲型流感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相对较强,在低温、干燥环境下可存活较长时间。
年龄影响:所有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甲型流感,但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这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有关,其对病毒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感染甲型流感后也更容易发展为重症。
生活方式影响:经常处于人员密集、通风不良场所的人群,如学生、上班族等,感染甲型流感的风险相对较高。而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适度运动、合理作息的人群,相对感染风险较低。
病史影响: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如哮喘、糖尿病、心脏病等的人群,感染甲型流感后病情加重的风险增加。例如,患有哮喘的患者感染甲型流感后,可能会诱发哮喘急性发作,导致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
2.临床症状:感染甲型流感后,潜伏期通常为1-7天,多为2-4天。起病急,主要症状包括高热(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头痛、肌痛、全身不适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咽痛、咳嗽、流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少数患者可伴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肺炎、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损伤等并发症。
二、乙型流感
1.病原体特征:乙型流感病毒同样属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其变异频率相对甲型流感病毒较低,但也会发生抗原性变异,导致新的流行株出现。乙型流感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存活特性与甲型流感病毒有一定相似性,在适宜的低温、干燥条件下可存活数天。
年龄影响: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乙型流感,儿童和老年人也是易感人群。儿童感染后症状相对成人可能更为明显,而老年人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同样较高,原因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和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生活方式影响:与甲型流感类似,生活在人员密集、通风差环境中的人群感染乙型流感风险高。良好生活方式可降低感染风险。
病史影响: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乙型流感感染者,病情加重风险增加,如糖尿病患者感染乙型流感后,可能影响血糖控制,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加重病情。
2.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4天。起病较甲型流感相对稍缓,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相对甲型流感可能相对较轻,但也可出现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也可出现胃肠道症状,严重时同样可引发肺炎等并发症。
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均是由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了解它们的病原体特征、不同人群的易感性及临床症状等,有助于早期识别、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传播与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