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占位性病变是什么意思
肺部占位性病变是医学影像检查中发现的与周围正常肺组织不同的异常团块样病变,性质可良性或恶性。常见良性有炎性假瘤、错构瘤、结核球等;常见恶性有原发性肺癌、肺部转移瘤等。发现后需进一步完善检查明确性质,良性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治疗,恶性则据分期等制定治疗方案,不同人群肺部占位性病变意义有别,特殊人群需谨慎制定诊疗计划。
一、常见的良性肺部占位性病变情况
1.炎性假瘤:是由炎症引起的局部组织增生形成的瘤样病变。多是肺部感染后,机体的修复反应导致局部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类似肿瘤的占位。一般通过抗炎等治疗后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但有时需要与恶性病变鉴别。在影像上,其形态、边界等可能有一定特征,但最终确诊常需病理检查。
2.错构瘤:是肺部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由肺内正常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组合形成。通常生长缓慢,一般不会发生转移。通过胸部CT等检查可初步判断,其典型表现有特定的影像学特征,如“爆米花”样钙化等表现,但最终确诊也依赖病理。
3.结核球:是肺结核愈合过程中形成的球形病灶,多由干酪样坏死物质被纤维组织包裹而成。常见于有肺结核病史或结核接触史的人群,在影像上有其相对特征性表现,如病灶周围常可见卫星灶等,结合病史、结核菌素试验等有助于诊断。
二、常见的恶性肺部占位性病变情况
1.原发性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如腺癌、鳞癌等)和小细胞肺癌等。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长期吸烟、接触致癌物质(如石棉、放射性物质等)、遗传因素等。在影像上,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有分叶、毛刺等表现,进一步确诊需要通过病理活检,如痰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活检、肺穿刺活检等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分析以明确病理类型等。
2.肺部转移瘤:是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肺部形成的占位性病变。原发肿瘤可以是乳腺癌、肝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其影像表现多样,常为多发结节状病变,但也有单发的情况,一般有原发肿瘤的病史对诊断有提示作用,确诊也需要病理证实。
三、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后的进一步检查与处理
一旦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来明确其性质。除了上述提到的病理检查方法外,还可能需要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癌胚抗原等,但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恶性肿瘤,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有限)、PET-CT检查等。PET-CT可以帮助判断病变的代谢活性,从而辅助判断良恶性。如果考虑为良性病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治疗及治疗方案,如炎性假瘤如果没有症状且考虑为稳定的炎性病变,可能定期复查即可;如果考虑为恶性病变,则需要根据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等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肺部占位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有先天性肺畸形等情况;老年人肺部占位恶性的可能性相对更高一些。对于有吸烟史的人群,肺部占位性病变恶性的风险相对增加;对于有家族肿瘤病史的人群,也需要更加重视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排查。特殊人群如孕妇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时,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案,因为一些检查可能对胎儿有影响,需要综合评估病变的紧迫性和对胎儿的影响来制定个体化的诊疗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