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冻疮
宝宝冻疮由寒冷致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初期有红斑肿胀、瘙痒疼痛,严重有水疱溃疡等,可通过保暖防护、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非药物干预有温水复温、涂护肤霜、紫外线照射等,低龄宝宝护理更精细,既往有冻疮史者要加强预防。
一、宝宝冻疮的成因
宝宝冻疮主要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当宝宝长时间处于低温(一般指环境温度在10℃以下)、潮湿的环境中时,体表血管会发生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组织缺氧,进而损伤皮肤血管壁,引起冻疮。例如,在寒冷的冬季,宝宝外出玩耍时若没有做好保暖措施,手部、脚部、耳部等暴露部位就容易发生冻疮。
二、宝宝冻疮的症状表现
1.红斑与肿胀:冻疮初期,受冻部位会出现局限性红斑,边界不清,皮肤温度较低,随后可能发展为肿胀性斑块。比如宝宝的手部冻疮,会看到手指部位发红、肿胀。
2.瘙痒与疼痛:宝宝会感觉冻疮部位瘙痒,尤其在受热后瘙痒感会加剧,同时可能伴有疼痛,在活动或触摸时疼痛明显。
3.严重情况:严重时冻疮部位可能出现水疱、溃疡等。如果水疱破裂,还可能继发感染,出现化脓等症状。
三、宝宝冻疮的预防措施
1.保暖防护
外出穿戴:冬季带宝宝外出时,要为宝宝穿戴厚的帽子、手套、围巾、厚袜子等,选择保暖性好的衣物,如羽绒材质的外套等,确保宝宝身体的暴露部位都得到良好的保暖。例如,给宝宝选择五指分开且有保暖层的手套,能更好地保持手部温暖。
环境保暖:室内温度要保持适宜,一般维持在20℃-25℃左右,避免宝宝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的室内环境。
2.促进血液循环
适当活动:鼓励宝宝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室内的简单运动、在温暖环境下的慢走等,通过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要注意避免宝宝过度疲劳,且在活动后及时为宝宝擦干汗水,防止受凉。
按摩:在寒冷天气前后,可以轻轻按摩宝宝的手部、脚部等易长冻疮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以宝宝感觉舒适为宜。
四、宝宝冻疮的非药物干预方法
1.温水复温:如果宝宝冻疮部位没有破损,可将宝宝的受冻部位浸泡在38℃-40℃的温水中复温,复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20分钟即可,通过温水复温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涂抹护肤霜:选择含有维生素E等成分且性质温和的护肤霜,在宝宝清洁皮肤后涂抹于冻疮部位,起到一定的保湿、保护皮肤的作用。但要注意如果冻疮部位有破损则不能使用。
3.紫外线照射:可以带宝宝到医院等有条件的地方进行紫外线照射治疗,利用紫外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缓解冻疮症状。但这种方法需要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操作下进行。
五、特殊人群(宝宝)冻疮的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低龄宝宝皮肤更加娇嫩,在预防和护理冻疮时要更加精细。例如,选择更柔软、保暖性好且对皮肤无刺激的衣物和护肤产品。同时,低龄宝宝可能无法准确表达瘙痒等不适,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冻疮情况。
2.生活方式:要保证宝宝有充足的营养摄入,因为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提高宝宝的抗寒能力。可以让宝宝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
3.病史方面:如果宝宝既往有冻疮病史,那么在寒冷季节更要加强预防措施。提前做好保暖等工作,比没有冻疮病史的宝宝更要严格注意保持身体温暖和皮肤的血液循环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