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流感疫苗为什么还得流感
流感疫苗存在保护效果的局限性,包括因流感病毒高度变异致无法覆盖所有流行毒株、个体接种后免疫应答和接种与感染时间间隔等有差异、保护范围有限,以及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接种后仍有相关问题。
一、疫苗保护效果的局限性
流感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流感疫苗是针对当前预测的主要流行毒株研制的。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频繁,当感染的流感病毒毒株与疫苗所含毒株不同时,疫苗就无法提供保护,这是打了流感疫苗仍得流感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世界卫生组织会根据全球流感监测网络提供的信息,每年更新流感疫苗的毒株成分,但病毒变异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疫苗不能完全覆盖所有流行毒株。
二、疫苗接种后的个体差异
1.免疫应答差异
不同个体对流感疫苗的免疫应答存在差异。一些人接种疫苗后能够产生足够强的免疫反应,有效抵御流感病毒感染;而另一些人可能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的状况,如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患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等,导致接种疫苗后免疫应答较弱,无法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从而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对于儿童来说,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其免疫应答可能相对成人较弱,接种疫苗后的保护效果也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2.接种时间与感染时间间隔
疫苗接种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来发挥保护作用。一般来说,接种流感疫苗后2-4周体内才会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抗体。如果在疫苗产生足够抗体之前就接触了流感病毒,就有可能感染流感。例如,在流感高发季节开始后不久接种疫苗,可能还未等到疫苗发挥充分保护作用就已经感染了流感病毒。
三、疫苗的保护范围有限
流感疫苗主要预防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但不能预防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类似流感症状的疾病。比如,普通感冒可能由鼻病毒等其他病原体引起,此时即使接种了流感疫苗,也可能因为感染了非流感病毒病原体而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让人误以为是得了流感。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除了流感病毒感染可能加重原有病情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对其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疫苗无法对这些非流感相关的病原体感染提供保护。
四、特殊人群的情况
1.老年人
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对流感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而且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即使接种了流感疫苗,感染流感后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种流感疫苗后,仍可能感染流感病毒,且感染后更容易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2.儿童
儿童的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相对较弱,免疫系统也处于不断发育阶段。虽然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儿童流感的有效措施,但由于个体免疫差异等因素,部分儿童接种后仍可能感染流感。而且儿童感染流感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密切关注其症状变化,一旦出现高热、呼吸急促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3.孕妇
孕妇属于特殊人群,接种流感疫苗不仅可以保护自身免受流感病毒感染,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胎儿。但孕妇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应答也存在个体差异,而且孕妇感染流感后对自身和胎儿的健康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如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风险。所以孕妇即使接种了流感疫苗,仍需注意防护,避免接触流感患者,因为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100%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