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的评估包括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宫腔镜检查。临床表现有不同年龄性别差异、生活方式相关症状及病史因素;妇科检查可见子宫体及双附件压痛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可提示炎症,阴道分泌物检查可发现致病菌;B超可观察子宫情况但特异性不高;宫腔镜可直观观察并取内膜病理检查为金标准。
一、临床表现评估
1.症状表现
年龄与性别差异:育龄女性相对更易发生子宫内膜炎,不同年龄的表现可能有一定特点。年轻育龄女性可能出现下腹部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坠痛,活动或性交后可能加重;而绝经后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炎时,下腹部疼痛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也可能有下腹不适。
生活方式相关:有不洁性生活史、宫腔操作史(如人流术、刮宫术等)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炎风险较高,此类人群更需关注相关症状。常见症状还包括异常阴道分泌物,可表现为分泌物增多,质地可能较稠,颜色可呈黄色、黄绿色,伴有异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尤其是在非经期或性交后出血。
2.病史因素:有宫腔手术史、盆腔炎病史等的患者,出现上述相关症状时需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炎。
二、妇科检查
1.体征表现
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子宫体有压痛,双附件区可能有压痛。如果病情较重,子宫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质地较软。
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检查时需注意操作的轻柔程度,尤其是老年女性生殖系统组织相对较脆弱,要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这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但需注意,部分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血常规可能无明显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表现,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
CRP和ESR升高通常提示体内有炎症过程。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炎症发生时迅速升高;ESR也会在炎症状态下加快,它们的升高程度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但同样,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贫血患者等,其数值变化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综合分析。
3.阴道分泌物检查
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和培养,若发现有致病菌,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厌氧菌等感染证据,有助于诊断子宫内膜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正常菌群有所差异,在分析检查结果时要考虑这些因素。例如,育龄女性阴道内正常有乳酸杆菌等优势菌群,若发现致病菌感染则更支持子宫内膜炎的诊断。
四、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可观察子宫的大小、形态以及宫腔内的情况。子宫内膜炎患者可能出现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等表现。但B超检查的特异性不是很高,一些其他情况如子宫内膜增生等也可能有类似表现,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B超检查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年轻患者主要关注宫腔内病变情况,老年患者除了宫腔内情况,还需关注子宫肌层等情况。
五、宫腔镜检查
1.直观观察
通过宫腔镜可以直接观察子宫内膜的情况,能发现子宫内膜充血、水肿、有炎性渗出物等表现,还可以在直视下取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炎的金标准之一。但宫腔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对于一些情况较轻且无明显宫腔操作禁忌证的患者可选择,在操作时要注意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和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