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的病因有哪些
产后感染相关病因包括分娩过程相关因素(产程过长、胎膜早破、多次阴道检查等增加子宫内膜炎风险,高龄产妇更易发生)、剖宫产相关因素(手术切口创伤等致感染风险高)、宫腔操作相关病因(宫内节育器放置或取出、诊断性刮宫等宫腔手术易引发炎症)、性传播感染相关病因(淋病奈瑟菌、衣原体可经性传播致子宫内膜炎)及其他潜在病因(子宫腔内病变使防御功能受影响、机体抵抗力下降易致感染)。
一、产后感染相关病因
1.分娩过程相关因素
足月分娩时,产程过长、胎膜早破(胎膜破裂时间超过24小时)是子宫内膜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产程过长会使细菌有更多机会侵入子宫腔,胎膜早破则让外界细菌容易经阴道上行感染子宫,无论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都可能因这些情况增加子宫内膜炎发生风险。对于高龄产妇来说,自身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子宫内膜炎的几率可能更高。
多次阴道检查也会增加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概率,频繁的阴道检查破坏了阴道的正常菌群屏障和宫颈的防御机制,使得细菌更容易进入子宫腔引发感染。
2.剖宫产相关因素
剖宫产术后发生子宫内膜炎的风险也较高。手术切口局部的创伤以及子宫腔内操作等因素,为细菌侵入提供了途径。如果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也会进一步增加感染子宫腔的可能性,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状态。
二、宫腔操作相关病因
1.宫内节育器放置或取出
在宫内节育器放置或取出过程中,如果操作不规范,没有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就容易将细菌带入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症。对于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女性,术后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因为即使操作规范,也存在一定感染风险,尤其是那些本身阴道卫生状况不佳的女性。
2.诊断性刮宫等宫腔手术
诊断性刮宫、人工流产等宫腔手术同样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炎。手术过程中对子宫内膜的损伤以及宫腔内环境的改变,使细菌容易滋生繁殖。比如人工流产时,如果孕囊残留等情况,也会增加子宫内膜感染的几率,不同年龄的女性进行此类宫腔手术时都需要严格把控手术操作规范以降低感染风险。
三、性传播感染相关病因
1.淋病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感染是性传播引起子宫内膜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感染后,细菌可通过宫颈上行感染至子宫内膜,引发炎症反应。在有多个性伴侣或不注意性卫生的人群中,感染淋病奈瑟菌导致子宫内膜炎的风险明显升高,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可能通过性接触传播而患病。
2.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也是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可引起子宫内膜的慢性炎症。感染后症状可能相对隐匿,但长期存在会对子宫内膜造成损害,影响生殖功能等,在有不安全性行为的人群中需高度警惕衣原体感染导致子宫内膜炎的可能。
四、其他潜在病因
1.子宫腔内病变
如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等子宫腔内病变,会使子宫内膜的正常防御功能受到影响,局部血液循环等也可能发生改变,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有利环境,从而增加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风险。对于患有子宫内膜息肉等病变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以降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几率。
2.机体抵抗力下降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身体对细菌的抵御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子宫内膜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内环境易发生改变,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从而更易引发子宫内膜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受抑制,对细菌的清除能力下降,也增加了感染子宫内膜炎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