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雾化治疗
雾化治疗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药物选择、操作要点、疗效评估与注意事项。药物有支气管扩张剂(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和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操作需选合适设备、准备好,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每次10-15分钟;疗效通过症状和肺功能评估;注意雾化后漱口,药物安全保存使用,观察过敏及生命体征等情况。
一、雾化治疗的药物选择
1.支气管扩张剂:
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支气管痉挛。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能迅速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阻力,起效时间快,一般几分钟内即可发挥作用,可有效缓解喘息、气促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均可使用,但儿童使用时需根据体重等情况合理调整剂量,以保证安全有效。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沙丁胺醇可能会引起心悸等不良反应,需密切观察。
抗胆碱能药物:常用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气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抑制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支气管收缩,其作用持续时间较长。研究显示,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可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口干等副作用,用药后可适当多饮水。
2.糖皮质激素:
布地奈德是常用的雾化用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减轻气道黏膜水肿,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可有效减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对于儿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使用布地奈德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根据年龄和病情调整剂量;对于老年患者,要关注药物可能引起的口腔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应,用药后需漱口。
二、雾化治疗的操作要点
1.雾化设备的选择与准备:
应选择合适的雾化器,如喷射式雾化器等。使用前需检查雾化设备是否完好,雾化液的剂量要准确按照医嘱准备。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适合儿童的雾化面罩,确保密封良好,以保证雾化效果。
2.雾化过程中的体位:
患者可取坐位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呼吸,使药物更好地到达气道深部。儿童患者雾化时需有家长协助固定体位,避免乱动影响雾化效果。
3.雾化时间:
一般每次雾化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药物剂量等适当调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可能需要增加雾化次数,但需遵循医嘱,避免过度雾化导致不良反应。
三、雾化治疗的疗效评估与注意事项
1.疗效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如喘息是否缓解、咳嗽频率是否降低、咳痰是否变容易等,同时可结合肺功能检查,如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估雾化治疗的疗效。一般在雾化治疗后数天至一周内可观察到症状的改善,肺功能指标也会有相应好转。
2.注意事项:
口腔清洁:雾化后患者要及时漱口,尤其是使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后,可减少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发生风险。儿童患者雾化后家长要协助其清洁口腔。
药物保存与使用安全:雾化药物要按照规定保存,避免变质。在雾化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雾化液进入眼睛等。对于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使用雾化药物前要详细询问过敏史,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在雾化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出现呼吸急促、心悸等异常情况要立即停止雾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