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是什么
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总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为细菌),分普通感冒和流感等表现,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有不同特点,可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对症和抗感染治疗,可通过增强体质、避免接触传染源、接种疫苗预防。
一、上呼吸道感染的定义
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仅少数由细菌引起。
二、常见病原体及传播方式
病毒:多种病毒可引发,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毒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手和用具接触传播。
细菌:少数情况下由细菌感染引起,如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通常是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
三、临床表现
普通感冒: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等。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流行性感冒: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体温可达39-40℃)、全身酸痛(包括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乏力明显,而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较轻。
四、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影响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上呼吸道感染相对成人更易发生且症状可能更明显。例如,儿童可能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这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以及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有关。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时,鼻腔相对狭窄,鼻塞症状可能对呼吸和进食产生较大影响,需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下降,且常伴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心肌炎等并发症,病情相对较重,恢复也较慢。因为老年人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有所减退,感染后身体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哮喘的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可能诱发哮喘发作,导致喘息、气急等症状加重;患有心脏病的患者,感染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五、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咽部、鼻腔等部位的情况,观察有无充血、水肿、分泌物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
病原学检查:可通过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等方法明确病毒类型;细菌感染时可进行痰培养等查找病原菌。
六、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寒。
对症治疗:对于发热、头痛、肌肉痛等症状,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对症药物,但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等相关要求,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不适,如物理降温等。
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除非是流感病毒感染,可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细菌感染时可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
七、预防措施
增强体质: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例如,儿童可通过适当的户外活动、合理的营养摄入来增强体质;老年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避免接触传染源:在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接触患者时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接种疫苗: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流感病毒感染,老年人、儿童、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等高危人群可接种流感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