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和乙型流感症状
甲型和乙型流感起病急,常见发热、全身症状(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呼吸道症状(咳嗽、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儿童感染可有呕吐、腹泻、精神状态改变;老年人易并发肺炎等且恢复慢;孕妇病情可能严重易致胎儿异常和并发症;流感全身症状更重、发热更明显,与普通感冒有别但症状可能重叠,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判断。
一、常见症状
甲型和乙型流感均属于流行性感冒,其常见症状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个体差异。一般来说,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畏寒、寒战。同时,患者常出现全身症状,如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这些全身症状相对较为明显。呼吸道症状方面,可出现咳嗽、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咳嗽一般为干咳,程度轻重不一。
发热: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发热。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感染流感后发热可能更为突出,且体温波动较大;而成年人发热相对儿童可能相对较有规律,但也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老年人感染流感后发热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可能不如青壮年明显。
全身症状:头痛是因为发热以及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头部血管扩张、神经受刺激等;全身酸痛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炎症介质作用于肌肉组织,引起肌肉酸痛;乏力则是因为机体在对抗病毒感染过程中消耗大量能量,同时炎症反应也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等。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运动、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容易感染流感且全身症状可能相对更重;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感染流感后全身症状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儿童:儿童感染甲型或乙型流感时,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这在婴幼儿中相对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流感病毒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另外,儿童可能还会表现出精神状态改变,如烦躁、哭闹不安等,这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因为儿童不能准确表达自身不适,精神状态的变化可能是病情变化的重要信号。
老年人:老年人感染流感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相对较高。除了一般的发热、咳嗽等症状外,更容易出现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并发症,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发作。例如,可能会导致原有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加重,或者使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明显,甚至出现脑血管意外等严重情况。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感染流感后恢复相对较慢。
孕妇:孕妇感染甲型或乙型流感后,病情可能相对较严重。发热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如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等。同时,孕妇感染流感后发生肺炎等并发症的风险也较高。孕妇的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免疫系统和各个器官功能都有一定变化,所以需要特别重视流感的预防和及时治疗。
三、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甲型和乙型流感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全身症状更重,发热更为明显且体温较高,普通感冒一般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下,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主要以呼吸道局部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等相对更突出,而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症状不如流感明显。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流感和普通感冒的症状可能会有重叠,不能仅依靠症状来完全区分,还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等进行综合判断。例如,在流感流行季节,如果出现上述较明显的全身症状伴发热等表现,更要警惕流感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