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怎样鉴别
慢阻肺多见于中年以后发病,有长期吸烟史等,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进行性呼吸困难,肺功能示持续气流受限,胸片早期无异常,晚期有肺气肿表现,无特异性变应原检测异常;支气管哮喘多在儿童或青少年起病,部分有家族过敏史,症状为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等,肺功能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胸片缓解期无异常,发作时过度充气,可检测特异性变应原。特殊人群各有需注意事项。
一、发病年龄与病史特点
慢阻肺:多见于中年以后发病,患者多有长期吸烟史及接触有害颗粒或气体等病史,起病隐匿,病情呈进行性发展。例如长期在粉尘环境工作的人群更易罹患慢阻肺。
支气管哮喘: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部分患者有家族过敏史,比如父母有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史,患者往往有过敏相关病史,如过敏性鼻炎等,症状发作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相关。
二、症状表现
慢阻肺: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逐渐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一般为晨间明显,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呼吸困难在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严重时休息时也感气短。
支气管哮喘: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剂或自行缓解。发作前可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先兆症状,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胸廓膨隆,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全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呼气延长。
三、肺功能检查
慢阻肺:主要特征是持续气流受限,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0.70可确定为持续气流受限。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增高,肺活量(VC)减低,由于肺总量增加不及残气量增加明显,故RV/TLC增高。
支气管哮喘:肺功能检查可见通气功能障碍,在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FEV、FEV/FVC%、MMEF(最大呼气中期流速)、PEF(呼气峰流速)等均下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即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较用药前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有助于明确诊断。
四、胸部影像学检查
慢阻肺:早期胸片可无异常,逐渐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晚期可出现肺纹理稀疏、紊乱,肺野透亮度增加,膈肌低平,胸廓前后径增大等肺气肿表现。CT检查可见肺纹理稀疏、肺气肿征等,比胸片更能准确显示肺气肿的程度及肺大疱等情况。
支气管哮喘:胸部X线检查在缓解期可无异常,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合并感染时,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性浸润阴影。
五、特异性变应原检测
慢阻肺:一般无特异性变应原检测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气道炎症相关指标异常,但与特异性变应原关系不大。
支气管哮喘:可检测变应原,如皮肤变应原测试(包括皮内试验和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等,若结果为阳性,提示患者对相应变应原过敏,有助于明确哮喘的病因和指导避免接触变应原。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支气管哮喘时需特别注意避免接触诱发哮喘发作的因素,如某些特定的玩具、花粉等;老年人患慢阻肺时要更注重呼吸功能的保护,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因为感染可能会加重慢阻肺的病情进展。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若患有慢阻肺或哮喘,要关注激素水平变化对病情的可能影响,同时在用药等方面需综合考虑自身特殊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