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支气管哮喘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判断。临床表现有反复发作性症状及发作时体征;辅助检查包括肺功能(通气功能检测、激发或舒张试验)、胸部X线、变应原检测等;诊断原则是依据临床表现、可逆性气流受限客观证据,排除其他疾病后确诊,儿童哮喘诊断有其特点需更谨慎并鉴别其他呼吸道疾病。
一、临床表现
1.反复发作性症状: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不同年龄的患者临床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哮喘常表现为喘息、咳嗽和胸闷,而成人哮喘除喘息外,咳嗽可能更为突出,有些成人以咳嗽为唯一症状,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2.发作时体征: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但在非发作期,部分患者可无明显体征。
二、辅助检查
1.肺功能检查
通气功能检测:在哮喘发作时,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FVC%)、呼气峰流速(PEF)等均下降。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V增加≥12%,且FEV增加绝对值≥200ml,或PEF增加≥20%,可诊断为可逆性气流受限。对于儿童患者,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若FEV下降≥20%,也有助于诊断哮喘。
2.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
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于测定气道的反应性。一般适用于FEV在正常预计值70%以上的患者。吸入激发剂后,如FEV下降≥20%,则为激发试验阳性,提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常见于哮喘患者。
支气管舒张试验:用于测定气道的可逆性。常用药物为沙丁胺醇等β受体激动剂。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较用药前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判断为舒张试验阳性,说明气道存在可逆性的气流受限。
3.胸部X线检查:在哮喘发作时,可表现为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在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但胸部X线主要用于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喘息、咳嗽等症状的疾病,如肺炎、气胸等。
4.变应原检测: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等方法检测患者是否对某种变应原过敏。变应原检测有助于明确哮喘患者的发病诱因,指导患者避免接触变应原,从而减少哮喘的发作。例如,对尘螨过敏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减少尘螨的接触。对于儿童患者,变应原检测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过敏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三、诊断原则
1.综合判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以及变应原检测等进行综合判断。具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同时具备可逆性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证据(如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通气功能检测提示可逆性气流受限),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后,可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2.儿童哮喘诊断特点:儿童哮喘的诊断需要更加谨慎,除了上述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外,还应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例如,婴幼儿哮喘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能表现为反复咳嗽,尤其在夜间和清晨加重,运动后加重等。对于儿童哮喘的诊断,还可以参考儿童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同时,要注意与儿童的其他呼吸道疾病相鉴别,如毛细支气管炎、先天性气道畸形等。对于特殊人群中的儿童哮喘患者,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管理,避免接触过敏原,定期复查肺功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