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和急性荨麻疹区别
荨麻疹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病程<6周,常由外界诱因突发,症状单一,治疗以去诱因和抗组胺药为主;慢性病程>6周,病因复杂,有全身症状和精神影响,治疗复杂需长期管理;儿童急性荨麻疹要防加重,慢性少见需关注生长心理;老年人急性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慢性要考虑基础病和心理。
一、定义与病程
1.急性荨麻疹:病程一般在6周以内的荨麻疹。通常起病较急,患者突然出现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风团大小和形态不一,颜色可为红色或白色,数小时内风团可消退,但新的风团可陆续出现,一日内可反复发作多次。
2.慢性荨麻疹:风团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的荨麻疹。病情相对迁延,症状时轻时重,患者可能会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的反复发作,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二、病因方面
1.急性荨麻疹:多与外界诱发因素关系密切,常见的诱因有食物(如鱼虾、蛋类、牛奶等)、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等)、感染(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昆虫叮咬等。起病往往较为突然,通常能明确找到诱发因素。例如,食用某种过敏食物后很快出现荨麻疹症状。
2.慢性荨麻疹:病因相对复杂且难以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基础疾病(如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胃炎等)、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内分泌因素等有关。很多患者难以找到明确的单一诱因,病情容易反复。比如一些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的情况。
三、临床表现差异
1.急性荨麻疹:症状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皮肤风团、瘙痒为主,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但很少出现系统的严重过敏反应表现,如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不过一旦出现需高度重视,可能发展为过敏性休克。
2.慢性荨麻疹:除了皮肤反复出现风团、瘙痒外,可能会伴有一些全身症状,由于长期反复发作,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影响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可能会有轻度的疲劳感等全身不适表现。
四、治疗原则不同
1.急性荨麻疹:治疗主要是去除诱因,使用抗组胺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较快缓解,预后较好。例如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一般能有效控制症状。
2.慢性荨麻疹:治疗相对复杂,首先也是尽量寻找并去除可能的诱因,但往往较困难。抗组胺药物治疗常需调整药物种类、剂量或联合用药等,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由于病程长,需要长期管理,患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配合治疗。
五、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
急性荨麻疹:儿童急性荨麻疹可能因食物过敏、病毒感染等诱发,起病急,需注意观察是否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过敏加重表现,及时就医。治疗上优先选择适合儿童的抗组胺药物,且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剂型(如糖浆剂等便于儿童服用)。
慢性荨麻疹:儿童慢性荨麻疹相对较少见,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发育等因素有关,需要密切关注对儿童生长发育和心理的影响,在治疗时要权衡药物疗效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2.老年人:
急性荨麻疹:老年人急性荨麻疹可能与感染、药物等因素相关,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抗组胺药物可能引起的嗜睡等,影响日常生活和安全。
慢性荨麻疹:老年人慢性荨麻疹病程长,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考虑基础疾病与治疗荨麻疹药物的相互作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因为长期患病可能导致情绪低落等问题。



